Responsive image Responsive image 首页
  • 中国动物志
  • 中国地方动物志
  • 书目与说明

Hyla japonica   日本雨蛙

字段 内容
目名 Anura
目中文名 无尾目
科名 Hylidae
科中文名 雨蛙科
学名 Hyla japonica
中文名 日本雨蛙
俗名 东北雨蛙;
鉴定特征 背面为绿色,体侧及腹面为白色;指(趾)端有吸盘及横沟。
形态描述 体长平均36(30.92~39.2)mm,雌蛙个体较大;头宽大于头长;吻圆而高,吻棱明显,颊部略向外侧倾斜;眼间距大于鼻间距;鼓膜圆;舌圆而厚,后端微有缺刻;有两团犁骨齿。
前肢指端有吸盘及横沟,第三指吸盘比鼓膜小;第二、四指几乎等长;指扁、有缘膜,基部有极不显著的蹼迹;关节下瘤显著。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或仅相遇,足比胫长;趾端有吸盘及横沟;第三、五趾等长,不到第四趾的第三关节下瘤或仅到它的后端;外侧三趾的蹼达第二关节下瘤,内侧的基部有蹼,缘膜均达趾端;蹠间无蹼;关节下瘤小,蹠部有小疣粒,内蹠突较窄长,无外蹠突。
背面皮肤光滑,颞褶明显,腕部有横皮肤沟;胸腹部及股部腹面密布扁平疣。雄性咽部皮肤光滑而松薄。
日本雨蛙生活时体背面为绿色,体侧及腹面为白色;体侧及四肢上均无黑色斑点及细线纹,少数个体沿前臂后缘及胫跗足外侧有白色线纹。经饲养观察,其体色可由自然生活状态的翠绿色转变为褐绿色、灰褐色,但在体背和四肢未出现斑纹和横斑,后经冬眠又可恢复翠绿色。
雄性有单咽下外声囊及雄性线;第一指内侧有白色婚垫。
分布信息 仅分布于围场县御道口乡、天津蓟县盘山。数量较少。;
分类学讨论 刘承钊、胡淑琴在《中国无尾两栖类》(1961)—书中,认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及福建等地分布的雨蛙均为无斑雨蛙Hyla arborea immaculata Boettger;中科院四川生物研究所(1977)及叶昌媛等在《中国珍稀及经济两栖类动物》(1993)中则提出“依据蛙体及后肢背面有无斑纹可区分为无斑雨蛙Hyla arborea immaculata和东北雨蛙Hyla japonica”。刘明玉等(1993)对辽宁省采到的156只雨蛙做了系统的实验观察,发现其体色可由翠绿色转变为褐绿色、灰褐色、浅灰色,并在体背和四肢分别出现斑纹和横斑,而蝌蚪的齿式及肛孔位置与东北雨蛙基本一致,据此认为无斑雨蛙应为东北雨蛙之同物异名。赵尔宓在《中国两栖动物地理区划》(1995)中,将原无斑雨蛙定名为日本雨蛙Hyla japonica。王所安等(1965)报道于河北省发现有无斑雨蛙分布,在《中国两栖动物地理区划》(1995)一书中,“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两栖动物区系与地理分布”对其亦定名为日本雨蛙Hyla japonica。2000~2001年,经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部分师生对采集到的10余只雨蛙进行饲养观察,亦发现其体色可由自然生活状态的翠绿色转变为褐绿色、灰褐色,但在体背和四肢未出现斑纹和横斑,后经冬眠又可恢复翠绿色。因而,我们认为河北省原报道的无斑雨蛙Hyla arborea immaculata即为日本雨蛙(东北雨蛙)Hyla japonica之同物异名。
文献 河北动物志 两栖 爬行 哺乳动物类

关于我们

相关链接
  •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Catalogue of Life China)
  • 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 Catalogue of Life Annual Checklist
联系方式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Tel: +86-10-64807129

Email: ji@ioz.ac.cn

 

© Copyright 2017-2018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究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