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lodiscus sinensis   中华鳖

字段 内容
目名 Testudoformes
目中文名 龟鳖目
科名 Trionychidae
科中文名 鳖科
学名 Pelodiscus sinensis
中文名 中华鳖
引证 Trionyx(Aspidonectes)sinensis Wiegmann,1834,Nova.Acta,Acad.Leop.Carol X VII:189(澳门); Amyda sinensis Stejneger,1907,Herpt.Japan,524;
俗名 甲鱼; 水鱼; 团鱼; 王八; 元鱼;
鉴定特征 身体被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吻端具有长的肉质吻突。
形态描述 依据水系调查时得到的7号标本及购自保定养殖场的9号幼鳖标本描述。
体表覆以柔软的皮肤,没有角质盾片。颈基部两侧及背甲前缘无明显颗粒状疣。吻长,形成吻突。鼻孔位于吻突端。眼小,瞳孔圆形。背腹面的边缘有厚的结缔组织,称为裙边。颈长,头、颈可完全缩入甲内。颈背有横行皱褶。背盘中央有棱脊。幼体背盘上有粒状突起组成的纵棱,近脊柱处略与体轴平行,外侧呈弧形。成体纵棱不明显。腹面光滑。前肢5指,内侧3指有爪,后肢亦同。指(趾)间蹼发达。性成熟个体,雌性体较厚,尾较短不超出裙边,雄性相反。幼体尾长短无明显区别。
体背面黄橄榄色、橄榄色或青灰色,腹面黄白色。刚孵出不久的稚鳖腹面呈橘黄色。颚及头侧有青白间杂的虫样饰纹。眼后有一条黑色纵行线纹。染色体2n=66,NF=76,未见随体和性染色体。
分布信息 OF von Mollendorf(1877)报道直隶各河流中均有。Y Okada(1935)记录滦河、白河、承德离宫有中华鳖。中国科学院白洋淀工作(1958)记录白洋淀有中华鳖。笔者在邯郸涉县清漳河中也曾多次采到。国内除新疆、青海、西藏外,各省均有分布。;
经济价值 鳖肉可供食用,背甲可供药用。鳖肉鲜美,尤其是裙边更是脍炙人口。张轩杰等(1997)测定鳌肌肉中存在16种酸解氨基酸,含量为862.58mg/g和823.23mg/g,必需氨基酸含量40%左右。裙边中存在14种酸解氨基酸,总量为716.47mg/g,谷氨酸等呈味氨基酸含量高,明显高于一般鱼类。血清游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达60%左右(王军萍,1998)。肌肉、背甲和裙边的蛋白质含量为18.33%~23.44%,脂肪含量较低。肌肉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2.69%,其中DHA占8.30%,EPA占6.97%(王道尊等,1997)。肌肉和背甲中含有多种矿物元素,肌肉中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钾、钠、钙、铁、镁等,背甲中依次为钙、钾、磷、硅、钠等(王道尊等,1998)。雌鳖血清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1条特征性谱带(王军萍,2000)。鳖甲的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近年来的研究也为鳖甲的药用价值提供了佐证。研究结果表明,鳖甲提取液对体外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凌笑梅等,1997),具有抗辐射作用(徐桂珍等,1996),抗突变活性(法京等,1996)。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工养殖发展迅速,1996年养殖产量达到3万吨。在工厂化养殖的条件下,通过加温和提供配合词料,可使鳖不冬眠,稚鳖一年可达到500g左右。但在高密度集约化的条件下,疾病防治成为重要的课题。同时由于境外鳖种的流入,种质资源的研究和保护也迫在眉睫。
文献 河北动物志 两栖 爬行 哺乳动物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