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Squamata |
目中文名 | 有鱗目 |
科名 | Viperidae |
科中文名 | 蝰科 |
学名 | Gloydius brevicaudus |
中文名 | 短尾蝮 |
引证 | Gloydius blomhoffii brevicaudus Hoge and Romano-Hoge,1981,Mem. Inst. Butantan,Sao Paulo,42/43:195; Agkistrodon halys Pope,1935,Rept. China,New York:390; Agkistrodon blomhoffii brevicaudus Stejneger,1907,Bull. U.S. Nat. Mus.,Washington,58:463(韩国釜山); |
鉴定特征 | 鼻间鳞外侧尖细而略弯,呈逗点形,颞区鳞片具棱。吻棱明显。体背面具两纵行大圆斑,彼此并列或交错。 |
形态描述 | 在河北省仅获一例短尾腹标本,雄性,头体长550mm,尾长93mm。头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吻棱明显。体较短,尾短。鼻间鳞内缘较长,外缘尖细略弯,似逗点形。颞区鳞片具棱,鼻鳞较大,分前后两片;鼻孔近圆形。鼻鳞与颊窝前鳞相切,颊鳞1枚,方形;眼中等大小,瞳孑L直立椭圆形;眶前鳞2枚;眶后鳞2枚,颞鳞2+4;上唇鳞7枚,2?1?4式;第二枚最小,不入颊窝,第三枚最大,入眶;下唇鳞9枚,前4枚切前颔片;背鳞21?21?17行;腹鳞雄性155枚;肛鳞完整,尾下鳞双行,45对。 体背面浅褐色,正中具红褐色脊线,有两行深棕色圆斑,每行圆斑37个,彼此略呈交错排列,圆斑中央颜色淡;体侧第一行背鳞与腹鳞间有一行不规则略呈星状的黑褐色斑点。腹面灰白色,密布棕褐色或黑褐色细点。头部背面深棕色,枕部中央有一浅褐色桃形斑;眼后至颈部有一镶棕色边的褐色纹。上缘镶黄白色细纹。尾尖黑色。 |
分布信息 | 在河北仅见于平山西北部山区,北京、天津均有记录。国内分布于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地。; 国外见于朝鲜半岛。; |
经济价值 | 毒蛇,毒性较强,对人畜有一定危害。食鼠,有益于农林业。可入药。 |
文献 | 河北动物志 两栖 爬行 哺乳动物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