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cys dhumnades   乌梢蛇

字段 内容
目名 Squamata
目中文名 有鱗目
科名 Colubridae
科中文名 游蛇科
学名 Zaocys dhumnades
中文名 乌梢蛇
引证 Zaocys oshimai Stejneger,1925,Proc.U.S.Natl. Mus.,Washington,66(25):88; Coluber dhumnades Cantor,1842,Ann. Mag. Nat. Hist.,London,(l),9:483(浙江舟山群岛);
鉴定特征 背中央2~4行鳞起棱,背面绿褐色或棕黑色。背侧有两条黑纹纵贯全身。
形态描述 雄性全长(820+330)mm(北京怀柔),雌性全长(910+390)mm(石家庄市郊区),头部较长,椭圆形。与颈部区分明显。眼大,瞳孔圆形;吻鳞宽大于高。鼻间鳞宽大于长,前额鳞长于鼻间鳞,短于额鳞;额鳞长度几乎等于它至吻端的距离;顶鳞之后常有2枚较大的鳞片;颊鳞l枚,眶前鳞2枚;眶后鳞2枚,颞鳞2+2;上唇鳞8枚,3?2?3式,第七枚最大;下唇鳞9~10枚,前4~5枚切前颔片;背鳞中央2~4行起棱,16?16?14行;腹鳞雄性205枚,雌性204枚;肛鳞二分,尾下鳞双行,雄性118对,雌性120对(图40)。
体背绿褐色或棕黑色,背中央有两行鳞片黄色,外侧两行鳞片黑色,形成2条纵贯全身的黑线。成年个体黑纵线与体后半部逐渐不显。前段背鳞缘色深,形成网状斑纹。身体前部腹鳞多呈黄色,或青灰色,后段渐变为浅棕黑色。
分布信息 河北分布于石家庄郊区、保定郊区、沧州南大港,北京(怀柔)、天津(郊区)有记录,但数量极少。国内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国外未见报道。;
经济价值 个体较大,肉可食用。乌梢蛇干可入药。
文献 河北动物志 两栖 爬行 哺乳动物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