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aphe rufodorsata   红点锦蛇

字段 内容
目名 Squamata
目中文名 有鱗目
科名 Colubridae
科中文名 游蛇科
学名 Elaphe rufodorsata
中文名 红点锦蛇
引证 Tropidonotus rufodorsata Cantor,1842,Ann. Mag. Nat. Hist.,London,9:483(浙江舟山群岛); Ablabes sexlineatus Dumeril,Bibron et Dumeril,1854,Erp. Gen.,Paris,7:324;
俗名 白线蛇; 水蛇;
鉴定特征 半水栖性蛇类,头体背面淡红褐色或黄褐色,头背有倒“V”字形黑斑,体背前段有4行杂有红棕色的黑点,逐渐形成黑纵线达尾背,腹面密缀不规则的小方斑。
形态描述 雄性头体长562~835mm,尾长86~12lmm,雌性头体长555~783mm,尾长97~165mm。吻鳞较宽,前额鳞宽稍超于长,额鳞长度超过其与吻端的距离;颊鳞1枚;眶前鳞1枚;眶后鳞2枚;颞鳞2(3)+3(4);上唇鳞7枚,2-2-3式,少数8枚,3-2-3式;下唇鳞9~11枚,前3~6枚切前颔片;背鳞平滑,21(19,23)-21(19)-17(15)行;腹鳞雄性170~186枚,雌性170~199枚;肛鳞二分,尾下鳞双行,雄性50~66对,雌性49~67对。张春霖(1932)记载北京标本尾下鳞最少为37对(图33)。
身体背面淡红褐色或黄褐色,体背面有4行中心为深棕色的黑斑点,逐渐形成4条黑纵线直达尾末端,黑色纵线之间形成3条浅色纵纹,正中一条为黄褐色,两侧为灰白色;头背部具3道深棕色倒“V”形斑;腹面黄棕色,密缀不规则的黑色小方块。腹鳞外侧与背鳞交界处有不规则黑点。
分布信息 国外分布于俄罗斯及朝鲜。; 在河北大部分平原地区均有分布。国内分布于陕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台湾、山东、河南、湖北、广西等地。;
经济价值 捕食鱼类及蛙类,间接对农林业有害。另外,红点锦蛇为钩端螺旋体菌的携带者,可传染疾病。可人药。
文献 河北动物志 两栖 爬行 哺乳动物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