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erc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鲈形目 |
科名 | Synanceidae |
科中文名 | 毒鲉科 |
学名 | Inimicus japonicus |
中文名 | 鬼鲉 |
引证 | Pelor japonicus Cuvier & Valenciennes,1829,Hist. Nat. Poiss.,4,437(Japan).; |
俗名 | 海蝎子; 蝎子鱼; |
形态描述 | 体长形,前部粗大,后部稍侧扁。头中等大,很不规则,背面有深凹和棘突。吻短圆形,平扁,背面圆凸,其后缘有一深凹沟。眼小,位头背面,朝向外侧。眼间后缘为横窄棱状。在眼间的后方也有一呈横月形凹沟。背鳍即起于此横沟的后缘。在背鳍前端的两侧,各有1个顶棘和2个头后棘。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有短管状突起;后鼻孔位眼前凹窝内前角的上方,距眼较近。口稍大,甚斜,近似直立,下颌较上颌长,上下颌及犁骨有绒状齿群;腭骨无齿。舌宽大,前端稍尖,与口腔底不连。头上棘多粗钝,除顶棘及头后棘外,眼后方有棘2个;眼前凹窝的外侧有棘一个;眶前骨下缘后边有棘2个;眶下骨有棘3个,后边2棘上下并邻;前鳃盖骨缘有3棘;鳃盖骨具2棘。鳃孔宽大,自体侧伸到头下。鳃盖膜分离,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个。有假鳃,鳃粑为小块状,数目为2+8。 体无鳞,在头部、身体前端和胸鳍前面及背鳍鳍棘部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皮质突起。下颌下方有1对大形皮质突。侧线一条,侧高位,到尾柄后端为侧中位。背鳍1个,很长,起点紧靠后头缘。鳍棘部很发达,有18棘。鳍棘只下半部有鳍膜相连;前边的3鳍棘与其余鳍棘相距较远。鳍膜凹刻亦较大;鳍条部很短,有7鳍条。胸鳍很大,圆形,侧低位,具10鳍条,下方还有2枚分离的小鳍条(只基部有鳍膜相连)。腹鳍胸位,具1棘5鳍条,第五鳍条有宽的鳍膜与体相连。有幽门盲囊3个。 颜色随环境而多变化,平常体背侧多为黑褐色,有红黑色或红色斑点,有时皮质突起为黄白色,体及鳍上亦常有黄白斑。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朝鲜、日本有分布。; |
文献 | 河北动物志 鱼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