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a so-iuy   梭鱼

字段 内容
目名 Mugiliformes
目中文名 鲻形目
科名 Mugilidae
科中文名 鲻科
学名 Liza so-iuy
中文名 梭鱼
引证 Mugil so-iuy Basilewsky,1855,Nouv. Mem. Soc. Nat. Moscou,Vol. 10,P. 226, pl. 4,fig. 3(Peking).; Liza haematocheila Wang,1933,Contr. Biol. Lab. Sci. Soc. China,Vol. 9,No.1,P. 74(Chefoo).;
俗名 赤眼梭; 红眼; 肉棍子;
形态描述 体细长,前部为亚圆筒形,后部侧扁,背缘平直,腹部圆形。头短宽、平扁,背部平坦,头宽大于头高。吻短宽。眼小,微带红色,位于头部背前方。脂膜不发达,仅存在于眼的边缘。鳃孔每侧两个,位于眼的前上方,分离。前鼻孔圆形,后鼻孔椭圆形。口下位,人字形。下颌中央一凸起,可嵌入上颌相对的凹中。两颌、腭骨及犁骨均无齿。鳃孔大。鳃盖膜分离不与峡部相连。鳃耙细密,42~57+52~70。假鳃发达。
背鳍2个。第一背鳍由4鳍棘组成,第一鳍棘最长,各鳍棘间以膜相连,第一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第二背鳍具1棘8鳍条,第二鳍条最长。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具3棘9鳍条,其第三鳍条与第二背鳍起点相对。胸鳍短宽,具16~17鳍条。腹鳍稍小,具1棘5鳍条。尾鳍后缘微凹。
除吻与峡部外,全身皆被圆鳞。除第一背鳍外各鳍均被小圆鳞。第一背鳍基部两侧、腹鳍腋部各有一长三角形瓣鳞。无侧线。体侧有纵列鳞38~42。
头、体背面青灰色,两侧浅灰色,腹部银白色,体侧上方有黑色纵纹数条,各鳍浅灰色,边缘色较深。
分布信息 日本、朝鲜及前苏联远东海区有分布。; 分布于渤海、黄海的数量最多,其次为东海、南海江河口沿岸一带。;
经济价值 梭鱼属地方性水产资源,除越冬期外一般不结大群,只在春季开凌期集中捕捞,其他均为兼捕。渤海年产梭鱼约0.5万吨。近几年在河北黄骅增殖站开展梭鱼人工放流增殖,其沿海梭鱼资源有所增加。由于早已解决了梭鱼全人工育苗技术,使华北沿海的人工养殖梭鱼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华北沿海的主要养殖鱼种之一。
文献 河北动物志 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