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gurnus anguillicanudatus   泥鳅

字段 内容
目名 Cypriniformes
目中文名 鲤形目
科名 Cobitidae
科中文名 鳅科
学名 Misgurnus anguillicanudatus
中文名 泥鳅
引证 Cobiti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T.,1842,Ann. Mag. Nat. Hist.,9:485(上海)。;
形态描述 体长形,呈圆柱状,尾柄侧扁而薄。头小。吻尖。口下位,呈马蹄形。须5对(吻须1对,上颌须2对,下颌须2对)。眼小,侧上位,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鳃孔小,鳃裂止于胸鳍基部。鳞甚细小,深陷皮内。侧线完全。侧线鳞多于150。鳔很小,包于硬的骨质囊内。背鳍短,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具不分枝鳍条2,分枝鳍条7。胸鳍距腹鳍较远,具不分枝鳍条1,分枝鳍条10。腹鳍不达臀鳍,具不分枝鳍条1,分枝鳍条5~6。臀鳍具不分枝鳍条2,分枝鳍条5。尾鳍圆形。
体上部灰褐色,下部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背鳍及尾鳍上也有斑点。尾鳍基部上方有一显著的黑色大斑。其他各鳍灰白色。
分布信息 分布于全省除山区之外,各种河流、池塘均有分布。;
经济价值 泥鳅肉细嫩,味鲜,营养价值较高,颇受欢迎。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已进行人工养殖。一般每亩鱼池(坑塘)可放养泥鳅苗5000?6000尾。放养时,先施足基肥,如禽、兽粪便等,以繁殖天然饵料。人工喂养时,可投喂昆虫、小型甲壳动物、水蚯蚓、嫩植物茎叶等,也可投喂豆饼、豆渣、糙糠等。一般投喂1千克饵料可产0.5千克泥鳅。
文献 河北动物志 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