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Sessilia |
目中文名 | 无柄目 |
科名 | Balanidae |
科中文名 | 藤壶科 |
学名 | Amphibalanus variegatus |
中文名 | 杂色纹藤壶 |
引证 | Balanus amphitrite var.cirratus Darwin,1854:241,pl.5,fig.2b; Weltner,1897:266:Gruvel, 1905: 234.; Amphibalanus variegates Pitombo,2004: 274.刘瑞玉、任先秋,2007:497,fig.226.; Balanus cirratus:任先秋、刘瑞玉,1978:145~148,figs.14~15.; |
形态描述 | 峰吻径12毫米,高8毫米,体小型。周壳圆锥形或近圆筒形。壳表光滑有光泽,壳板较薄,壳的底色为白色、污白色或粉红色,有褐色或紫褐色纵密条纹,与白色或褐色横条纹交错排列成斑点。峰板顶端常向外曲,吻板顶端直或内弯。辐部中等宽,顶缘倾斜,表面褐紫色,间有浅色平行横纹,侧缘有齿。翼部薄而宽,顶缘斜,壳口大,略呈四边形或五角形,壳口缘呈锯齿状。壁板断面有纵行管道贯通,管径呈方形或圆形,管道上部有横隔片,外壁有向管内伸出的次级纵隔。外表的彩色纵条纹与管道相对应。 盖板内膜褐紫色,开闭缘膜为白色,有2对对称的黑紫红色斑,前后端还有一个斑。楯板三角形,外表覆以透明膜,表面具明显的生长线,且有小的念珠状突;中部凹下,近背缘部分色深;内面关节脊发达,直而长,居于背缘上一半或稍长,下端斜截或呈钩状突出,闭壳肌窝明显,较大,闭壳肌脊长,稍弯;侧压肌窝明显,不向基缘开放。背板几乎呈等边三角形,顶端不突出成喙,外面平坦,表面生长线明显,有显著的中央沟,底缘成一直线;内面关节脊较长,关节沟虽宽,但不如网纹藤壶的背板那样宽;矩细长,长约为宽的2倍以上,宽约为底缘宽的1/4,末端向楯侧尖或圆钝,侧压肌脊明显,细而长,5~6条,有的标本整个峰侧压肌脊密排,多达13条,脊的末端齿状;其末端超出底缘。 鞘部短,侧板和峰侧板的鞘部内常有空泡,具平行横纹,鞘以下有纵肋。 基底白色,平或略下突,在个体生长拥挤时常形成不规则的杯状。 上唇中央缺刻每侧一般4个尖齿。小颚切缘下部突出,两对大刺之间有中型刺5~8个。 第三蔓足两支各节的前外侧布满小齿。第四至第六蔓足中部节前缘有刚毛4~5对,个别节有6~7对。 交接器细长,具背突,背突上偶有1~2根刚毛。 |
生物学描述 | 本种营密集群栖生活;常附着于贝壳、小石或船底上,常栖于潮线下。 |
分布信息 | 日本,菲律宾群岛,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 河北(山海关、北塘河口、南堡)、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 |
文献 | 河北动物志 甲壳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