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toda albomaculata   白斑肥腹蛛

字段 内容
目名 Araneae
目中文名 蜘蛛目
科名 Theridiidae
科中文名 球蛛科
学名 Steatoda albomaculata
中文名 白斑肥腹蛛
引证 Araneus albomaculata De Geer, 1778: 257, pi. 15, figs. 2~4.; Steatoda albomaculatus:张维生,1987: 109,fig. 89; Song, Zhu& Chen, 1999: 128,fig. 67A~B,I~J..; Lethyphantes albomaculatus : Schenkel, 1936 : 267.;
形态描述 雌蛛体长5.20~7.00。背甲近乎桃形,浅黑棕色,头部窄,略高于胸部;颈沟及放射沟深,黑色。中窝三角形。前眼列后凹,后眼列近乎平直,两眼列等长。前列各眼呈等距排列,后中眼间距小于后中侧眼间距,两侧眼相接。中眼区长等于宽,前边稍大于后边。前中眼黑色,较小,余各眼白色,较大。螯肢窄长,前面黑棕色,后面黄褐色,前齿堤有1齿,后齿堤无齿。颚叶褐色。下唇及胸板黑棕色,下唇端部呈白色,胸板心形,前端宽而平直,后端尖突,周缘疏生黑色长毛。步足橙色,在腿节、膝节、胫节、后跗节及跗节的末端呈红褐色。足式:1423。腹部卵圆形,以中部最宽和最高,自中部向前、向后端趋窄和趋低。背面黑棕色,密生褐色短毛,中央有4~5对黄白色斑点,两侧围有黄白色裙状带,该带内缘呈波纹状。腹部腹面黑棕色,在生殖沟至纺器之间的正中央有一大黄白色“山”字形斑。纺器黑色。舌状体大而多毛。外雌器结构特别,前方有一对陷窝,中部有一横脊片,后端两侧各有一垂片状突出。
雄蛛体长3.90~5.90。体色较雌蛛的为淡,螯肢褐色,前齿堤有一大齿,后齿堤无齿,螯牙黑棕色。颚叶黄褐色,外侧面有数个瘤状突,每个瘤突上均着生1根刚毛。其他特征同雌蛛。触肢的胫节长度约为跗舟长度的1/2。插入器从触肢器的中部伸出,鞭状,根部在中部弯曲。
分布信息 河北(武安)、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 全北区。;
文献 河北动物志 蜘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