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urotamias davidianus   岩松鼠

字段 内容
目名 RODENTIA
目中文名 啮齿目
科名 Sciuridae
科中文名 松鼠科
学名 Sciurotamias davidianus
中文名 岩松鼠
俗名 扫毛子; 石老鼠;
鉴定特征 为松鼠科中体形中等的鼠种。尾长超过体长之半,尾毛蓬松而较稀疏。后足蹠面被毛。体背部与侧面均为灰黑黄色,腹面及四肢内侧为浅灰黄色。眼周有白圈。耳端无毛簇,耳后部有灰色斑。
形态描述 形似松鼠,体长约200-250毫米。尾长超过体长之半,尾毛蓬松而稀疏。前足掌裸,具掌垫2,指垫3;后足蹠面被毛,无蹠垫,趾垫4。前足拇指不明显,仅剩一甲附于内侧掌垫。第四指常长于第三指。雌鼠乳头3对,胸部1对,鼠蹊部2对。有颊囊。
背部由头顶到尾基及体侧、四肢外侧,均为灰黑黄色。背毛的毛基与毛的中段为灰黑色,上段灰褐色,毛尖黄色。腹部
自头到尾为黄灰色,腹毛毛基灰色,毛尖沙黄色。尾除基部背方与体色相同外,其余部分在灰黑黄底色上,杂生上端为白色的针毛,这种针毛自尾基向后逐渐增多,在尾的周围形成自边.尾腹面毛色较黄。四肢内侧如腹部颜色,掌背大体同体背色。吻部和颊面与体色相似,但略黑。下颏为白色。眼与耳基间颜色稍黄。眼眶四周有白圈。耳壳毛短,颜色同体背,耳背部有灰色斑。
脑颅长椭圆形,吻长而宽。眶间宽小于眶上突后的脑颅宽。眶上突短小。颧骨平直。听泡大。
上门齿短而宽。上颌第一前臼齿极小,有的个体已消失,有的个体仅保留一侧。其齿式为1·0·1(2)·3/1·0·1·3=20(21.22) 。
体重、外形及头骨量度表A-16:
分布信息 分布绥中、建昌、凌源、北票;
经济价值 冬毛是较好的毛皮。在数量较多的地区,如绥中县西部山区的加碑岩、秋子沟等乡,岩松鼠成为农田重要害鼠,有时还窜入居民点盗食园田中的玉米、向日葵种子。
文献 辽宁动物志 兽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