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RODENTIA |
目中文名 | 啮齿目 |
科名 | Sciuridae |
科中文名 | 松鼠科 |
学名 | Eutamias sibiricus |
中文名 | 花鼠 |
俗名 | 花梨棒子; 五道眉; |
鉴定特征 | 体形较小。尾长稍短于体长,尾毛蓬松,端毛较长。耳壳显著,毛色棕褐,边为白色,无毛簇。身体背面有5条显著的黑褐色纵行条纹,因此有“五道眉”之称。 |
形态描述 | 体长多为150毫米左右。尾较体稍短,尾毛蓬松,端毛长,尾端不尖。前足掌裸,掌垫2,指垫3;后足蹠被毛,无蹠垫,毛可达趾基部,趾垫4。前足拇指无爪,仅留不显著的遗迹,爪黑灰,尖端稍白。耳壳显著,无簇毛。雌鼠乳头4对。有颊囊。 全身背部呈灰黄色,前半身较灰,后半身较黄。背部具有明显的黑褐色(杂生棕色毛)和灰白色或黄白色相间的条纹,背脊中央一条为黑色,边缘为灰白色,外两条为黑褐色,再外两条为白色,最外两条为深褐色,该深褐色条纹即为体背与身侧的界线。条 纹自肩部起直至臀部。体侧为橙黄色。背与体侧毛根黑灰,毛尖颜色随各条纹而异。背部杂有毛尖为红棕色的毛,其数量由前向后逐渐增多。腹面自下颏、颈至前胸为白色,腹部至鼠蹊部为浅黄色,毛根灰色,毛尖浅黄色。尾基部背面近似体色,而远端大部分毛根黑灰,中段橙黄,上段黑色,毛尖白色。尾腹面中央为橙黄色,四周具有黑白毛边。四肢与掌面外侧为灰橙黄色。吻端、,额面大致与背色相同,但毛色较深,呈棕色。颊面也具条纹,沿鼻向眼眶上缘为白色,眶后角至耳基为棕褐色,眶下缘至耳基为白色,其下为棕褐色。颊侧面黄色,颈腹面为白色。耳壳棕褐色,边为白色。 脑颅部较膨隆。颧弓不明显向外扩展,其最宽处为颧骨与鳞骨颧突之接合处。眶间距较宽,但小于眶后宽。眶上突细短。眶间区平,无棱脊。眶下孔较大,略呈圆形。上颌骨颧突底面强度前倾,并沿外缘形成一浅沟。额骨与顶骨之间的冠状缝弧度不大,近于平直。下颔骨关节突显著向后斜仰,角突下缘强度向内翻卷。 上、下门齿前表面具有细的纵脊;最前面一枚前日齿甚小,呈细棒状,其大小约为其后面一枚前臼齿的1/8-1/6,臼齿咀嚼面构造与松鼠科其它属一样,亦为釉质横脊构成。 体重、外形及头骨的量度表A-17: |
分布信息 | 除中部辽河中下游平原地区无花鼠分布记录外,东、西部山地丘陵及辽北低丘地带均有分布。已有分布记录的有清原、新宾、桓仁、本溪、宽甸、风城、丹东、岫岩、庄河、新金、大连、复县、盖县、鞍山、铁岭、阜新、北票、建平、建昌、绥中、兴城、锦西、北镇、义县等县(市)。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北京、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新疆等省(市、区)。; |
经济价值 | 花鼠冬毛毛皮质好而美观,可制做皮衣、手套。 花鼠食性杂,盗食向日葵、豆类、谷类等农作物及水果,对农田、果园有一定危害。 |
文献 | 辽宁动物志 兽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