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etmochelys imbricata   玳瑁

字段 内容
目名 TESTUDOFORMES
目中文名 龟鳖目
科名 Cheloniidae
科中文名 海龟科
学名 Eretmochelys imbricata
中文名 玳瑁
俗名 蝳瑁; 明玳瑁; 十三鲮龟; 文甲; 鹰嘴海龟;
形态描述 依据定海、普陀、嵊泗标本描述(表2—9)。吻长而侧扁,上喙前端钩曲似鹰嘴,头部背面具对称大鳞片,前额鳞2对。颈前部具若干小鳞片,背甲各盾片呈覆瓦状排列,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渐趋于平铺镶嵌排列,颈盾1块,与第一对缘盾并列,并向前凸出;椎盾5块,自第一椎盾后端开始至第五椎盾,有一明显的中棱脊;肋盾每侧4块,缘盾每侧11块,在体后2/3处开始形成锯齿状,臀盾2块,其间有一缝隙。腹甲前后缘弧形,前缘有一块小形的间喉盾;两侧自肱盾至肛盾中间都有一条隆起,在腹部形成两条明显的棱嵴;每侧甲桥处有4块下缘盾。在腋、胯区分布有数枚小盾片。四肢扁平呈桨状,覆有大鳞,前肢大,具两爪,后肢宽短而小,仅具1爪。尾短小。
背部棕红色,缀有浅黄色小花纹,头及四肢棕色,腹部黄色,有褐斑。体长约500~600毫米。
分布信息 省内:定海、普陀、岱山、嵊泗、洞头、平阳。国内还分布于山东、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经济价值 玳瑁背甲盾片可制眼镜框、钮扣及其他工艺饰品。背甲盾片入药称玳瑁片,煎服可治痘毒、疔疮、小儿发热、惊痫;《开宝本草》记载,具有清热解毒、镇惊熄风,镇心乎肝,滋阴潜阳等功效。
文献 浙江动物志 两栖爬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