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kko hokouensis   铅山壁虎

字段 内容
目名 LACERTIFORMES
目中文名 蜥蜴目
科名 GEKKONIDAE
科中文名 壁虎科
学名 Gekko hokouensis
中文名 铅山壁虎
俗名 扒壁虎; 壁虎;
形态描述 依据富阳、临安、德清、普陀、嵊泗、岱山、江山、丽水、云和、龙泉、泰顺、景宁41雄、37雌、13幼体,共78号标本描述(表2—14)。吻长大于眼径2倍,是眼至耳孔的1.5倍,头平扁,略呈三角形,长大于宽;吻鳞长方形,宽大于高,上缘中央略隆起;鼻孔圆形,位于吻鳞、第1上唇鳞、鼻鳞之间;鼻间鳞左右各1片,中间有1片小鳞(偶有两片)相隔;上唇鳞8~10片,少数8或11片;下唇鳞7~10片;颏鳞呈五角形;后颏鳞3对,内侧一对最大,均为多角形;少数排列左右不对称;耳孔小,卵圆形,鼓膜深陷。
鼻孔至眼纵列鳞12~14片,眼眶间横列鳞32~34片;自头背,颞部,枕部,体背两侧至尾有疣鳞散布在粒鳞间,体背中央疣鳞较稀;四肢背面无疣鳞;吻背粒鳞较大;喉部被以粒鳞;体和四肢腹面为覆瓦状细鳞;趾成瓣状,指、趾间蹼迹明显,第一趾无爪,前肢单行扩大趾下瓣,I8—10,Ⅱ9—10,Ⅲ9—12,Ⅳ10—13,Ⅴ10;后肢单行扩大趾下瓣,I9—11,Ⅱ9—11,Ⅲ10—13,Ⅳ11—14,Ⅴ10—13。尾略长,与头体等长,稍纵扁,背面被覆瓦状鳞片,腹面除尾基及末端外,有一列横向扩大的鳞片;雄性具6~8个肛前窝;尾基部膨大,每侧有1个大疣鳞。体全长一般为103.8~140.6毫米,41个雄体平均长56.6+60.8毫米,最长个体67.5+71.1毫米,43个雌体平均长61.7+60.9毫米,最长个体69.5+71.1毫米。
生活时体背一般为暗灰色,但深浅受栖息环境影响很大,躯干背面常有5~6条浅色不规则的横斑,尾背有8~12个浅灰色环状横斑,腹面灰白色。
分布信息 省内:富阳、临安、桐庐、建德、德清、定海、普陀、岱山、江山、丽水、景宁、云和、龙泉。国内还分布于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南等。;
经济价值 捕食昆虫。与多疣壁虎相似,经加工成中药材,有祛风活络,散结止痛,镇惊解痉等功能。
文献 浙江动物志 两栖爬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