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naceus europaeus   刺猬

字段 内容
目名 INSECTIVORA
目中文名 食虫目
科名 Erinaceidae
科中文名 刺猬科
学名 Erinaceus europaeus
中文名 刺猬
俗名 刺球子; 偷瓜畜;
形态描述 (按杭州所采E.e.dealbatus标本描述)本种为刺猬类中较大的一种,体长约200毫米,尾长约20毫米。耳长不超过其周围的棘刺长。体背具有粗硬的棘刺,呈土棕色。头宽而吻尖,爪较发达。
体被土棕色的棘刺,刺基部为白色,其上有黑棕色或淡棕色环,尖端为黑色或棕色。面部、四肢及体腹部披细刚毛,呈浅灰黄而至灰褐色。
头骨较为粗大,吻短略圆。眶间部前后约等宽,呈柱形。矢状脊较发达,人字脊更为突
出。齿式(3·1·3·3)/(2·1·2·3)=36 。第1上门齿细长,第2、3上门齿均较小;犬齿不发达;第1和第2上前臼齿短小,而第3上前臼齿齿冠大,其前外齿尖高;第1、2上臼齿齿冠呈方形,第3上臼齿甚小。
量衡度
头骨:杭01 颅全长54.5 鼻骨长16.5 眶问宽14 颧宽31.5 后头宽24.5 腭长29.4 臼齿宽21.8上齿列长23.5
分布信息 除海岛外分布予全省各地。标本采自杭州。
国内分布子东北、华北及华东等地。
;
经济价值 能捕食大量有害昆虫及其幼虫,但有时亦危害瓜果、蔬菜等。
刺猬可药用,据《本草纲目》记载,猬皮主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腰背,酒煮杀之。猬肉可主治反胃,炙黄食之。
文献 浙江动物志 兽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