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tonyx collaris   猪獾

字段 内容
目名 CARNIVORA
目中文名 食肉目
科名 Mustelidae
科中文名 鼬科
学名 Arctonyx collaris
中文名 猪獾
俗名 沙獾; 貒;
形态描述 (按临安所采A.c.albogularis标本描述) 体型和狗獾相似,身躯粗壮。体重约有6~10公斤,体长约0.6~0.7米。与狗獾的区别,主要是鼻垫与上唇之间裸露,喉部白色。尾较长且白色。四足爪为淡黄色。另外,耳短小,四肢粗短。前爪较为发达。
头部从鼻垫到额部直到颈背有一条较宽的白纹,间杂着黑褐色毛。面颊棕褐,在眼下方到颈侧有一块较大的白纹,眼周近于黑色。下颌和喉部白色。背部毛长,针毛富有弹性,具有光泽,毛基白色,近端部黑褐色,毛尖污白色。躯体前部黑褐为主,后部白色更显著,形成黑白花斑。尾白色。四肢黑褐。腹部色浅。个体的毛色变化较多。
头骨狭长形但不如狗獾头骨高,而较向前倾斜。齿式(3·1·3·1)/(3·1·3·2)=34 。
量衡度A-51
分布信息 除海岛外,本省各地均有分布。标本和皮张采自富阳、临安。
杭州动物园引进记录:杭州、余杭、富阳、临安、桐庐、德清、绍兴、浦江、武义、常山。
国内还分布于河北、山西、辽宁、陕西、甘肃以及长江以南各省。
;
经济价值 对山区作物如玉米、甘薯等有一定危害。但肉可食,毛可制刷和画笔,毛皮可制裘,做褥垫。獾油可治火伤或烫伤。据《本草纲目》记载,貒(猪獾)肉主治水胀久不瘥,垂死者,作羹食之,下水大效。
本省每年平均毛皮收购量约两千张。
文献 浙江动物志 兽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