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ophrys kuatunensis   挂墩角蟾

字段 内容
目名 RANFORMES
目中文名 蛙形目
科名 Pelobatidae
科中文名 锄足蟾科
学名 Megophrys kuatunensis
中文名 挂墩角蟾
形态描述 依据龙泉等地标本描述。
成体:雄性体长33.69毫米左右,雌性35.94毫米左右(表1—17)。头长与头宽几乎相等;吻短而圆钝,突出于下颌,吻棱角状,颊部垂直,颊面稍凹;鼻孔在背面不易见到;眼间距小于上眼睑的宽度;鼓膜明显;舌后端无缺刻,无犁骨齿。
前臂及手长小于体长之半;前肢细,指端略膨大成球状、浅色;指长顺序3、1、4、2;第2、4两指等长;无关节下瘤;但内侧3指基部膨大成圆形如瘤状;内掌突大。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鼓膜,左右跟部不相遇;趾细,趾端略膨大成球状;趾基部有蹼迹;无关节下瘤,内蹠突大,无外蹠突。
皮肤较光滑,头部有许多小痣粒,尤其是上眼睑最为显著,上眼睑后方略向下凹陷成浅沟;颞褶极显著,自肩部开始到体后端细粒排列成行,在体侧下方、背部及肛门附近的疣粒稍大而稀少。
生活时体背棕黑色,其色深于淡肩角蟾。体腹侧色淡,两眼之间至枕头部有深棕黑色三角形斑纹,此斑纹在液浸标本仍可见到。眼睑外缘的帘状肤褶上有3条深棕黑纹。上、下颌缘有宽的黑棕和窄的灰白色纵纹。背部可见到X形的斑纹;四肢上有多条横纹,沿体侧下方和腹侧上方有黑色花纹,并有白色小点。下颌正中有2条白色并包以黑色的短条纹,其两侧各有一对白点,在咽两侧,自口角到前肢基部前下方及腹侧各有长条的黑色花斑,胸部两侧及股后方各有一颗白色疣粒。
第二性征:雄性个体小于雌性。雄性第1指上有棕黑色婚垫,垫上有许多细小黑刺。有单咽下内声囊。
卵:白色。
蝌蚪:体黑色,并带有青紫色,个体与淡肩角蟾的蝌蚪相似;口位于吻顶端,唇大而成漏斗状(见表1一18)。
分布信息 省内:临安、江山、泰顺、遂昌、龙泉。国内还分布于安徽、福建、湖南。;
文献 浙江动物志 两栖爬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