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hyla heymonsi   小弧斑姬蛙

字段 内容
目名 RANFORMES
目中文名 蛙形目
科名 Microhylidae
科中文名 姬蛙科
学名 Microhyla heymonsi
中文名 小弧斑姬蛙
俗名 三角蛙;
形态描述 依据龙泉标本描述。
成体:体型略呈三角形,系小型蛙类,雄蛙体长19.5毫米,雌蛙22.2毫米(表1—71)。头小,长宽几相等;吻端尖圆;上颌明显突出下颌,颊部几乎垂直;鼻孔近吻端;上眼睑宽约为眼间距的2/3;鼓膜不明显;舌后端无缺刻;无犁骨齿。
前肢细弱,前臂及手长小于体长之半;指序3、4、2、1,指端略膨大,关节下瘤发达;掌突2,较明显;后肢较粗壮,腿全长为体长1.6倍以上;胫跗关节前达眼后,左右跟部重叠;足比胫略长;趾吸盘大于指吸盘,背面有明显纵沟,关节下瘤显著;内外蹠突等大,趾蹼不发达,约为1/6蹼。
皮肤平滑,体背具微小痣粒,眼后角至前肢基部有肤沟。生活时体色一般为粉灰色或浅褐色,由吻端至肛部,常有一条米黄色脊线;自吻端至体后1/3~1/5处的脊线两边,有一“( )”形黑斑;在脊线两侧,由眼睑处向后伸延至体后,有几条宽狭不等的棕色线纹;咽部满布棕黑色细点,肛门处常有黑斑;四肢的背侧面,具明显棕黑色横纹,腹部白色。
第二性征:雄蛙咽部黑色,有单咽下外声囊,具雄性线。
卵;卵堆成片状,浮于水面,每堆有卵约200枚,卵直径约0.7毫米,动物极深褐色,植物极灰白色。
蝌蚪:生活于水塘、水稻田中,常成群漂游在水面。体背浅黄色,散有许多黑色细点,腹部及两侧透明,尾鳍上斑点更多而密,眼睑金黄色,体背有一条金黄色线纹,自两眼间到尾末端。幼小蝌蚪体黑色,后肢长2.8毫米时,全长21毫米左右(表1—72),头及背部平扁,眼位于头的两侧,尾肌弱.尾鳍发达,腹尾鳍较背尾鳍宽,尾端尖细(图1—128),口位于吻端上方,漏斗状,无唇齿及角质颌,中央有“ ”形的肉质颌缘,两侧和前方有宽的唇褶,并向外翻出,呈反领状。唇褶周缘有辐射状长短不一的窄肤棱;下唇无唇褶(图1—129);肛位于尾鳍部正中;出水孔在肛前方。
分布信息 省内:广布全省各地。国内还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
经济价值 同饰纹姬蛙。据报道有益系数高达97.84%。
文献 浙江动物志 两栖爬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