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enacoscorpius Phenacoscorpius megaIops Fowler, 1938   大眼鲉

字段 内容
目名 Scorpaeniformes
目中文名 鲉形目
科名 Scorpaenidae
科中文名 鲉科
学名 Phenacoscorpius Phenacoscorpius megaIops Fowler, 1938
中文名 大眼鲉
引证 Phenacoscorpius megalops Fowler.1938:Proc.U.S.Natn.Mus.,85(3032):70~71;Eschmeyer et
Randall.1975:Proc.Calif.Acad.Sci.,ser.4,40:293;Chen.1981:Quart.J.Taiwan Mus.,34(1.2):
51;Shen.1990:Synop.Fish.Taiwan:462.;
形态描述 依陈乐才(1981)标本3尾,采自台湾东港。
背鳍Ⅻ-9;臀鳍Ⅲ-5;胸鳍17;腹鳍Ⅰ-5;尾鳍13~15。管状侧线鳞4~5。纵列鳞
30,横列鳞14~15。椎骨25。
体长为体高3倍;为头长2.4倍;为腹鳍起点至臀鳍3倍。头长为吻长4.2倍;为
眼径3.8倍;为眼间隔12倍;为眼后头长2倍;为上颌长2.2倍;为尾柄长2.5倍;为
尾柄高4.2倍;为背鳍第一鳍棘9.5倍、第二鳍棘4.8倍、第三鳍棘3.2倍、第四鳍棘2.7
倍、第五鳍棘3.2倍、最后鳍棘9倍、倒数第二鳍棘7.6倍、最长鳍条2.5倍;为臀鳍第
一鳍棘5.4倍、第二鳍棘2.5倍、第三鳍棘3.3倍、最长鳍条2倍;为胸鳍长1.4倍、基底宽3.8倍;为腹鳍长2倍、鳍棘2.9倍;为尾鳍长1.8倍。
体中长,侧扁,长椭圆形;尾部向后渐狭小;背缘低斜,腹缘浅弧形;躯干前半部
较高,腹鳍基部处体最高,躯干略长于尾长;尾柄低,尾柄长约为尾柄高1.7倍。头颇
大;侧扁,背缘倾斜,腹缘浅凹。吻短而钝,吻长略短于眼径。鼻孔2个,圆形,靠近;
前鼻孔距眼近于距吻端;后鼻孔靠近眼前缘。眼大,圆形,上侧位,眼球几达头背缘,
距吻端约为距鳃盖骨后缘1/2。眼间隔凹入,宽约为眼径0.3倍。口颇大,端位,斜裂。
上颌略突出。上颌骨后端宽大,伸达瞳孔后缘下方。下颌前端无明显骨突。上下唇较薄。
上下颌、犁骨具细牙,腭骨无牙。舌厚而短,端尖,游离。鳃孔宽大;第四鳃弓后无裂孔。
鳃盖膜左右微连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鳃耙粗短。假鳃发达。
鼻棘1个。眶前骨下缘具2棘,前棘圆钝,后棘宽尖;外侧无棘。眶下棱具5棘。
第二眶下骨后端宽圆,伸达前鳃盖骨上缘。前鳃盖骨具5~6棘,上棘较大,基部具1副
棘,第二棘消失,第三棘略宽尖,其余各棘短小。鳃盖骨具2叉向棱棘。下鳃盖骨和间
鳃盖骨均无棘。颅骨棘尖锐。侧筛骨具1眼前棘。眶上棱具眼上棘和眼后棘各1个;鼓
棘1个;额棱具额棘。眼后至侧线前端具蝶耳棘、翼耳棘、后颞颥棘和肩胛棘。胸鳍基
部上方具1肱棘。眶前骨、眼前棘和眼后棘具皮瓣。
鳞中大,栉鳞。颊部和眼后部具鳞。侧线不完全,前部具4管状侧线鳞。
分布信息 菲律宾和夏威夷等地海域。; 分布于中国台湾;
分类学讨论 背鳍起点位于鳃盖骨上棘稍前上方,鳍棘部长约为鳍条部2.4倍,其间具1缺刻;
第一鳍棘最短,约为眼径1/2;第二鳍棘略短于眼径;第三鳍棘略长于眼径;第四鳍棘
最长,约为眼径1.3倍;倒数第二和第三鳍棘颇短,略长于第一鳍棘;最后鳍棘略短于
眼径;最长鳍条略长于最长鳍棘;鳍条后端伸达尾鳍基底。臀鳍起点位于背鳍第一鳍条
下方,鳍长约等于背鳍鳍条部,第一鳍棘约为眼径2/3;第二鳍棘最长,约为眼径1.5倍;
第三鳍棘略长于眼径;最长鳍条略长于背鳍最长鳍条;鳍条后端几伸达尾鳍基底。胸鳍
宽圆略尖,几伸达臀鳍起点上方,具2不分枝、5分枝、11不分枝鳍条,头长为其长1.4
倍。腹鳍胸位,不伸达肛门;鳍棘长约为第一鳍条3/4,第一和第二鳍条最长;第五鳍
条中部有膜连于尾柄。尾鳍圆截形,约与腹鳍等长,头长为其长1.8倍。
体红色,背鳍第六至第九鳍棘具1黑斑。
体长约45~80mm
文献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鲉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