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raenesox yamaguchiensis Katayama et Takai, 1954   山口海鳗

字段 内容
目名 Anguilliformes
目中文名 鳗鲡目
科名 Muraenesocidae
科中文名 海鳗科
学名 Muraenesox yamaguchiensis Katayama et Takai, 1954
中文名 山口海鳗
引证 Muraenesox yamaguchiensis Katayama et Takai, 1954; Muraenesox bagio Castle et Williamson, 1975;
俗名 Suzuhamo(日本); Yamaguchi pike conger; 巴几欧海鳗; 百吉海鳗; 青门鳝(台湾); 山口氏海鳗;
形态描述 测量标本14尾,体长177-697mm;采自福建省管头,广东番禹、珠海、崖门、斗门、江门。
体长为体高的14.75-24.85倍,为头长的6.11-7.35倍。头长为吻长的3.86-4.43倍,为眼径的9.44-10.43倍,为眼间距的6.92-7.83倍。尾部长为头与躯干合长的1.28-1.65倍。
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头中等大。吻长,较尖,下颌较上颌稍突出。眼较小,侧上位。眼间隔稍凸起,其宽大于眼径。口大,口裂后端伸到眼后下方。两颌齿犬齿状,约为3行,下颌齿不向外倾斜,前方各有2个大犬齿;犁骨齿3行,中间1行较大。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呈管状,位于吻侧上颌凹刻的稍后方;后鼻孔裂孔状,位于眼前缘,前后鼻孔间距为后鼻孔至眼前距的1.1-3.2倍。鳃孔宽阔,长大于眼径,侧下位。肛门位于体中央前方。
体无鳞。侧线发达,始于吻和胸鳍之间。侧线孔126-135个,肛门前侧线孔35-38个。鳔管位于鳔前上位,距前端远,鳔长为鳔管前长的2.98-4.27倍。
背、臀鳍与尾鳍相连。背鳍始于鳃孔垂直处的稍前方。臀鳍始于肛门的紧后方。胸鳍大,刀形。
体灰褐色,腹部色浅。沿背、臀鳍基部两侧各有一青灰色线,背、臀鳍后部具黑色边缘。
生物学描述 为栖息在浅海的一种鳗类,有时可进入河口。为一种大型海鳗,在Katayama and Takai (1954) 发表此新种时,所用标本最大体长达1448mm。
分布信息 国外分布东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的近海。; 中国分布北起福建省闽江口的管头,南至广东省的东、南沿海及河口;
文献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鳗鲡目 背棘鱼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