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Acipen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鲟形目 |
科名 | Acipenseridae |
科中文名 | 鲟科 |
学名 | Acipenser baeri Brandt, 1869 |
中文名 | 西伯利亚鲟 |
引证 | Acipenser baeri 李思忠等, 1966; Acipenser baeri 尼科里斯基, 1958; |
俗名 | Siberian sturgeon(FS); 贝氏鲟(李思忠等,1966); 尖吻鲟(新疆哈巴河、布尔津、阿勒泰); |
形态描述 | 形态 背鳍44—47;臀鳍28—30;胸鳍i37—46;腹鳍28—29。鳃耙30。 全长为头长的5.08—5.87倍。头长为吻长的2.13—2.23倍,为眼径的12.23—13.41倍,为眼间隔的2.65—2.84倍,为外侧须的3.74—5.38倍。 体长筒状,背侧较窄,向后渐细尖,背侧被骨板。吻突出,平扁。眼小,侧位。眼间隔很宽,中央凹。鼻孔2个,位眼稍前方。口腹位,横裂状。下唇中央中断。吻腹侧有须4根,距口较距吻端为近;外侧须达口角。鳃孔大,侧位。鳃盖膜连于峡部。 背鳍1个,后位,上缘微凹,前上角很高,且钝,后上角低且尖。臀鳍约始于背鳍基中部下方。胸鳍侧位而低,第1鳍条宽大,呈棘状。腹鳍腹位,伸不到背鳍下方。尾鳍歪形,后缘凹形。 硬鳞5纵行,均有棘状突起。体背硬鳞14—16,体侧硬鳞46—49,腹侧硬鳞10—11。在吻腹侧和身体各纵行硬鳞间,散有许多发达的星状小鳞突。 体侧青绿色,腹侧银白色。 |
生物学描述 | 习性 为溯河性鱼类。食物以毛翅目、蜉蝣、摇蚊幼虫等为主。大鱼有时食雅罗鱼、江鳕等。性成熟晚,勒拿河性成熟的绝对平均长度为700—750mm、体重为1.5—2.0kg。此时性成熟雄鱼最小年龄为7—10龄,雌鱼为11—12龄;叶尼塞河雄鱼为13—14龄,雌鱼为17—18龄;鄂尔毕河雄鱼为13—14龄,雌鱼为17—18龄。怀卵量,鄂毕河的17.4万—42万粒,叶尼塞河为7.9万—25万粒。生长较慢,在鄂毕河5龄鱼体长640mm,7龄时体长970mm,18龄时1220mm。最大个体可达2m以上,重约200kg. |
分布信息 | 现我国从俄罗斯已引进试养。; 俄罗斯鄂毕河至科累马河等流域。; 我国仅见于额尔齐斯河流域。; |
标本信息 | 据高顺典(1979)及尼科里斯基(1958)的描述:测量标本3尾,采自阿勒泰渔场。体长792—1059mm。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鲟形目 海鲢目 鲱形目 鼠鱚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