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Lamniformes |
目中文名 | 鼠鳖目 |
科名 | Alopiidae |
科中文名 | 长尾鲨科 |
学名 | Alopias superciliosus (Lowe, 1839) |
中文名 | 深海长尾鲨 |
引证 | Alopias profundus 朱元鼎, 1960; Alopias superciliosus 陈哲聪、庄守正, 1993; Alopias profundus Nakamura, 1935; Alopias superciliosus Lowe, 1839; |
形态描述 | 体粗大,亚圆筒形,背面圆凸,腹面平坦。头长约为吻端至尾鳍起点的1/3弱。头背侧有1对深纵沟。尾较长,稍短于头和躯干长。吻钝圆锥形,口前吻长约为吻端至胸鳍起点的1/3。眼特大,近圆形,或垂直径大于水平径,眼径稍大于口前吻长的1/2,或为吻端至胸鳍起点的1/5-1/6。鼻孔小而平横,内侧位,鼻孔长约为眼径的1/5,前鼻瓣具有1个三角形突出,距口比距吻端为近,鼻间隔约为口前吻长的1乃。口浅弧形,口长约为口宽的2/3。上唇褶狭长,约为口角至上颌中央长的1/3-1/4,下唇褶 短。齿三角形,两颌齿同型,上半颌每行11齿,第一齿直立,长与基部宽约相等;第二至第四齿较大,自第二齿开始向口角倾斜,齿外缘圆凸,内缘凹,向后齿渐小,内缘凹缺渐大;下半颌每行10齿。第一齿稍短而直立,第二齿最大,向后外侧齿渐短小,向后外侧倾斜。喷水孔在胚胎时很小,约位于眼中央水平位置,眼后缘至喷水孔距约为眼径之半,成体时已不明显。鳃孔5个,第一、二鳃孔长约等于眼径,第三鳃孔位于胸鳍起点上方,最后2个距离颇近,第四、五鳃孔较小,第五鳃孔长约为第二鳃孔长的2/3-3/4,向后倾斜颇剧。 第一背鳍三角形,起点约位于胸鳍内角垂直线至腹鳍起点的中央,鳍垂直高约为头长至胸鳍起点的1/3,前缘圆凸,后缘稍凹;后角小,仅为背鳍基底长的1/5-1/6。下角后端稍越过腹鳍起点垂直线。第二背鳍很小,基底长为第一背鳍基底长的1/6,上角广圆,后角尖长,其长大于基底长;第二背鳍至尾鳍间距为第一背鳍基底长的4/5。尾鳍长,长镰刀状,长稍小于全长1/2或为全长48,前缘圆凸。臀鳍颇小,与第二背鳍同形。腹鳍基底长约等于鳍高,前缘微凸,外角钝圆,后缘凹,后角尖突。胸鳍镰刀形,长为头长的1.1倍,宽稍短于鳍长的1/2,前缘圆凸,后缘凹入,外角钝尖,里角圆突。 体背面灰鼠色,腹面色较浅。第一背鳍后缘、胸鳍和腹鳍色稍暗,呈深灰或暗黑色。 我们未见标本,依据Nakamura (1935), Compagno (1984)及陈哲聪等(1993)资料综合描述。 |
生物学描述 | 浅海上层或浅海底栖大中型鲨,栖息于从表层至水深500 m处。善泳。卵胎生,胎儿在子宫内有同类相残吞食习性,每产2-4仔,刚产仔鲨长64-106 cm;最小雄成鱼长270 cm,最大约400 cm,雌成鱼最小长约355 cm,最大逾430 cm。肉质佳,肝油可入药,皮可制革,鳍制鱼翅,此鲨在印度洋西北,中太平洋和古巴是重要渔业之一。 |
分布信息 | 台湾东北部海域; 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圆口纲 软骨鱼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