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liodon laticaudus Miller et Henle, 1838   尖头斜齿鲨

字段 内容
目名 Carcharhiniformes
目中文名 真鲨目
科名 Carcharhinidae
科中文名 真鲨科
学名 Scoliodon laticaudus Miller et Henle, 1838
中文名 尖头斜齿鲨
引证 Scoliodon sorrakawah Fowler, 1930; Scoliodon sorrakowah 王文滨, 1955; Scoliodon laticaudus Muller et Henle, 1838; Scoliodon laticaudus 陈哲聪、庄守正, 1993;
形态描述 体修长。头很平扁,从头后至吻端斜度颇剧,从吻端至第一鳃孔区域,背面与腹面几相遇合而成一侧突;头长为全长的1/5-2/9。尾长比头和躯干稍长,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在下方者较弱或不显著。吻长而扁薄;背视三角形,在鼻侧处略突出,前缘钝尖;侧视很尖突;口前吻长一般大于、有时等于眼与第一鳃孔间的距离。眼小而圆,正侧位,在头侧突起中央,瞳孔垂直,椭圆形或细狭;眼径约等于第三鳃孔的1/2,瞬膜发达。鼻孔斜列,外侧位,距口端比距吻端近许多,鼻间隔宽,约为鼻孔长的4倍;前鼻瓣后部具一细小突起,后鼻瓣后部无环形薄膜。口深弧形,口宽比口长为大,比口前吻长约小1/3;下唇褶很短,约为下领长1/10;上唇褶更短小,仅见于口隅处。齿侧扁,边缘光滑无锯齿,齿头向外弯斜,外缘近基底处有一凹缺,两行在使用;上下颌具一尖直正中齿,上颌每侧每行12-13齿;下颌每侧13齿,第一齿稍小。喷水孔消失。鳃孔5个,中大,中间3个较宽,最后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盾鳞具3棘突3纵嵴。
背鳍2个;第一背鳍中大,距腹鳍比距胸鳍为近,起点后于胸鳍里角后方,后缘凹入,上角尖,下角尖突,后端伸达腹鳍基底后部上方;第二背鳍很小,起点与臀鳍基底后端相对,或稍向前,基底长约等于尾基距离的2/5。尾鳍颇宽长,约等于全长的2/9,尾椎轴稍上翘;上叶位于尾端近处,下叶前部显著三角形突出,中部狭长后延,中部与后部间有一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出,与上叶连接,尾端钝尖,后缘斜直。臀鳍基底很长,比第二背鳍基底长2.5倍或以上,与距腹鳍的距离几相等,后缘斜直而长,里角尖突。腹鳍短小,外角圆,里角钝尖;鳍脚圆管形,稍平扁,后端尖突。胸鳍与第一背鳍大小相同,长比宽为大,后缘凹入,外角和里角圆形,鳍端末端未伸达第一背鳍起点。
背面和上侧面灰褐色,下侧面和腹面白色;背鳍,尾鳍,胸鳍灰褐色;臀鳍,腹鳍淡白色。

生物学描述 暖水性小型鲨,常成群巡游。胎生,有1圆柱形胎盘,受精卵小,直径1 mm,有少量卵黄,在发育早期,胎盘与母体子宫壁相连,胚胎和胎儿依靠母体获得营养。每产1-14仔,仔鲨长13-15 cm。1-2龄性成熟,最长达74 cm,大多数个体小,雄鲨性成熟长24-26 cm,雌鲨长33-35 cm。
分布信息 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海域,北纬35°与南纬10°之间。; 分布于中国台湾西南海域、东海南部和中部、南海、偶见于东海北部和黄海;
标本信息 测量标本20尾;全长135-1000mm;采自山东烟台,浙江大陈外海,福建厦门、集美。
文献 中国动物志 圆口纲 软骨鱼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