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umnus innominatus malayorum Hartert, 1912   云南亚种

字段 内容
目名 Piciformes
目中文名 鴷形目
科名 Picidae
科中文名 啄木鸟科
学名 Picumnus innominatus malayorum Hartert, 1912
中文名 云南亚种
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我国啄木鸟类中最小的一种。额金黄色,头顶和枕橄榄绿色,眼上有一粗大的白色纵纹,一直延伸头至颈;背、腰黄绿色;下体灰白带黄,各羽均有黑色大圆斑。
    形态 (依据云南亚种,标本采自云南小勐养和临沦。)
    雄性成鸟 额金黄色,头顶和枕橄榄绿色,眼上有一粗大的白色纵纹,一直延伸至颈;背、腰、尾上覆羽黄绿色;中央一对尾羽左侧那枚的外羽片黑色,内羽片白色,右侧那片内羽片白色,外羽片黑色,这样,相邻两羽片都是白色,侧都是黑色;其余尾羽为黑色。飞羽黑褐色,各羽的外羽片具黄绿色羽缘,与背同一颜色,越往里羽缘越宽。下体的颏灰白色;喉、前颈、胸、腹、尾下覆羽两胁灰白带黄,每片羽毛都有黑色大圆点,但两胁则为黑色宽阔横斑。
    雌性成鸟 额无金黄色,而是和头顶等一样为橄榄绿色,其余与雄鸟同。
    虹膜红褐色;嘴黑色;跗蹠和趾暗铅色,爪黑褐色。
     量衡度(mm,g)(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8)12.8 102.6 11.9 57.2 31.4 13.3
(11—14.5)(96—108)(11.2—12.3)(52—63)(30—35) (12.6—13.5)
♀♀(8)12.1 103.2 11.9 57.5 31.4 12.9
(11—13)(92—112)(11—12.3)(55—60)(12.2—13.3)(12.2—13.3)
;
分布信息 终年留居云南西部盈江和潞西、西南部耿马和沦源、南部思茅和西双版纳以及东南部。
; 印度东部,缅甸东部,泰国,越南,老挝,马来西亚,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等地。
;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七卷 夜鹰目 雨燕目 咬鹃目 佛法僧目 鴷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