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pternus brachyurus phaioceps (Blyth, 1845)   云南亚种

字段 内容
目名 Piciformes
目中文名 鴷形目
科名 Picidae
科中文名 啄木鸟科
学名 Micropternus brachyurus phaioceps (Blyth, 1845)
中文名 云南亚种
引证 Picus(Micropternus) phaioceps Blyth, 1845;
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体羽大致呈褐栗色,上体贯以暗褐色横斑。
    形态 (依据云南亚种描述,标本采自云南耿马和盈江。)
    雄性成鸟 整个头棕色,但稍淡;眼下有一宽阔血红色纵纹;翕部深棕色,背、腰、尾上覆羽、尾羽也是深棕色;除尾羽外,各羽均具黑色横斑;尾羽则具黑色点斑;翼也是深棕色,不论飞羽和覆羽,均具宽阔的黑色横斑,而第1—3片初级飞羽,端部全为黑色。下体的颏、喉浅棕色,各羽均具棕白色羽缘;胸、腹、尾下覆羽、两胁也是深棕色,腹部羽毛末端有污黑色,两胁羽毛有黑色横斑。
    雌性成鸟 与雄鸟相似,只是眼下无血红色纵纹;腹和两胁黑色横斑较多。
    虹膜暗褐或淡红褐色;嘴暗角黑色,下嘴基沾绿黄色;脚暗褐或褐黑色。
    量衡度(mm,g)(注:见图1)
分布信息 尼泊尔,印度东北部及阿萨姆,孟加拉,缅甸和泰国。; 西藏东部墨脱,云南西部盈江和腾冲、南部思茅和西双版纳以及东南部河口。
;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七卷 夜鹰目 雨燕目 咬鹃目 佛法僧目 鴷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