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iciformes |
目中文名 | 鴷形目 |
科名 | Picidae |
科中文名 | 啄木鸟科 |
学名 | Dryocopus martius (Linnaeus, 1758) |
中文名 | 黑啄木鸟 |
引证 | Picus martius Linnaeus,1758,Syst.Nat.,ed.10,1:112(瑞典).; |
俗名 | Black Woodpecker; 大黑打木; 山啄木鸟(北名);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它是啄木鸟中最大的一种。通体几纯黑色;雄鸟额、头顶和枕全为血红色;雌鸟仅后头有血红色。 |
形态描述 | 形态 (依据指名亚种,标本采自黑龙江省五营。) 雄性成鸟 额、头顶、枕血红色;颏、喉烟灰色;上、下体其余部分全为深黑色。 雌性成鸟 只枕部为血红色,身体其余部分全为深黑色。 虹膜淡黄色或灰白色;嘴淡绿白色,尖端黑褐色;跗蹠暗褐灰色。 量衡度(mm,g)(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6)345.1 453.3 59.2 240.1 162.1 34.4 (320—380)(420—482)(55.2—61.5)(227—255)(145—182) (31—36) ♀♀(10)319.7 458.1 58.2 243.4 171.4 33.7 (308—350)(450—469)(54—61) (233—247) (157—183) (32—36)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栖息于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常单个或成对攀缘于大树干上觅食,并发出单调而尖厉的叫声。敲啄树干的声音很响,很远处都能听到。有时边敲边鸣叫。有时互相追逐,且飞且鸣。一般在树上活动,很少到地面。极为机警,很远即能发觉人的活动,并立刻停止鸣叫和敲啄树干,静静地抬头观望,一发现有危险,立刻飞走,人很难接近。食物主要为昆虫;王香亭等(1991)在甘肃分析鸟胃,所吃食物全为昆虫,有鞘翅目天牛幼虫、其他甲虫,鳞翅目幼虫,蚁等。由于其个体较大,所食昆虫也多,最多一次胃容量重5.2 g。 5—7月繁殖,巢营于高大的针叶或阔叶树树干,通常自己凿洞做巢。据赵正阶等(1988)报道,巢洞为长方形,距地高8—20 m,洞口大小为12×9 cm,内径18 cm,洞深46 cm。每窝产卵3—5枚。卵大小为30—31×27 mm。孵卵期为12—14天。 |
分布信息 | 广泛分布,自欧洲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波兰及西班牙向东经波罗的海、前苏联、蒙古、朝鲜至日本,南部则经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高加索而止于伊朗。 ; 终年栖息于我国的西北、东北、河北、山西以及西南各地。;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黑啄木鸟分化为3个亚种,在我国有2个。 |
经济价值 | 经济意义 此鸟啄食昆虫,对人有益。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七卷 夜鹰目 雨燕目 咬鹃目 佛法僧目 鴷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