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alaima haemacephala (Muller, 1776)   赤胸拟啄木鸟

字段 内容
目名 Piciformes
目中文名 鴷形目
科名 Capitonidae
科中文名 须鴷科
学名 Megalaima haemacephala (Muller, 1776)
中文名 赤胸拟啄木鸟
引证 Bucco haemacephalus Muller,1776,Natursyst.,Suppl.:88(菲律宾).;
俗名 Crimson-breasted Barbet;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 额、头顶、前颈后半部血红色,枕和后颈黑色,眼下、颏、喉鲜黄色,上体为深绿色;其余下体为淡黄绿色,每条羽毛具粗大的深绿色纵纹。
形态描述     形态 (依据云南亚种描述,标本采自云南元江和勐腊。)
    成鸟 额、头顶血红色,枕黑色;眼先黑色,眼的上、下为鲜黄色,眼上为粗大的纹,眼下为长块状;块状下为粗大的黑色纹;后颈、翕、背、腰、尾上覆羽、尾羽深绿色;飞羽黑色,从初级飞羽第2片起,每片羽毛的外羽片均有不同程度的深绿色,越往里范围越大,越往外范围越窄。下体的颏、喉鲜黄色;前颈的前半段黑色,后半段血红色;胸、腹、尾下覆羽、两胁淡黄绿色,每片羽毛的中央具非常粗大的深绿色纵纹,其粗大程度占羽毛一半或稍多。
    虹膜暗褐色;眼周裸露的皮肤为朱红色;嘴黑色;跗蹠和趾棕红,爪角褐色。
    量衡度(mm,g)(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0) 41.9 161.7 18.6 83.5 33.4 19.6
(39—48)(152—170) (16.4—20.3)(81—87)(31—38)(17.1—21.5)
♀♀(4) 42.9 155.3 18.5 79.5 30.3 19.1
(39—46)(149—160) (17.4—19) (78—82) (29—33) (18.6—19.5)

生物学描述     生态 常单个或成对栖于田坝或村寨周围的高大榕树上,与蓝喉拟啄木鸟一起觅食。鸣声单调,节拍均匀,似“多、多、多…”。在云南西部剖验4只鸟胃,胃内食物全为榕树果。
分布信息 留居于印度,尼泊尔,锡金,泰国,中南半岛,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
; 仅见于云南西部至南部西双版纳。;
分类学讨论     亚种分化 赤胸拟啄木鸟有4个亚种,而分布于我国的仅1个亚种。
经济价值     经济意义 此鸟羽色艳丽,可供观赏。它好食浆果,有益于植物扩散。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七卷 夜鹰目 雨燕目 咬鹃目 佛法僧目 鴷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