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la leucogastetr (Boddaert, 1783)   褐鲣鸟

字段 内容
目名 Pelecaniformes
目中文名 鹈形目
科名 Sulidae
科中文名 鲣鸟科
学名 Sula leucogastetr (Boddaert, 1783)
中文名 褐鲣鸟
引证 Pelecanus Leucogaster Boddaert,1783,Tab.Pl.enlum.Hist.Nat.:57(模式产地:Cayenna,Guyanna, Latin America) .;
俗名 Brown Booby; 白腹鲣鸟; 棕色鲣鸟;
形态描述     形态 上体黑褐或暗棕褐色,两翅和尾羽的羽轴褐色更浓。前颈和胸部与上体同色,下体余部纯白。
    虹膜银灰色;嘴、眼周裸皮和喉囊均黄绿;脚趾淡黄色。
    量度:(注:见图1)
生物学描述     生态 习性与红脚鲣鸟相似。平时在海面上低飞觅鱼为食,或飘在水面上追取饵物。估计可能在东沙群岛结群繁殖。
分布信息 在我国北自山东青岛,南至台湾。Delacour等(1930,1931)曾于西沙群岛获得此鸟
; 在世界各大海洋的分布,与红脚鲣鸟略同; 据张万福(1985),Swinhoe于1865年在台湾淡水捕获一只,加野氏于1934年在小兰屿东侧发现此鸟结群筑巢,但却无详细的纪录。据张万福(1983),此鸟“于1971年10月5日在基隆通往澎佳屿的航道上成群出现,在作业的船只附近盘旋。
;
分类学讨论     分类讨论 本种有4个亚种,其中见于中国的仅为Sula leucogaster plotus(Forster)。
    Pelecanus plotus Forster,1844,Descr.Anim.:278(New Caledonia in Pacific Ocean).本亚种分布自印度洋西部至太平洋中部。
经济价值     经济意义 红脚鲣鸟世世代代生活在岛上,排出的鸟粪日积月累,渐堆成1—2m厚的鸟粪层,风化后成为鸟粪磷矿,质地相当松软,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供开发利用。
    为了争取得到更多的鸟肥资源,保护红脚鲣鸟应提到比较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繁殖期中,应严禁掏鸟巢,取鸟卵,捉雏鸟或击捕亲鸟。
文献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一卷.潜鸟目.鸊鷉目.鹱形目.鹈形目.鹳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