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sipetes flavala flavala canipennis (Seebohm), 1890   华南亚种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Pycnonotidae
科中文名 鹎科
学名 Hypsipetes flavala flavala canipennis (Seebohm), 1890
中文名 华南亚种
引证 Hemixos canipennis Seebohm, 1890, Proc. Zool. Soc. London: 342(模式产地:福建)。;
鉴定特征     本亚种与 castanonotus 相似,唯前头栗色范围大;眼先、颊以及近嘴基部棕栗色;上体栗色鲜亮;大覆羽及内侧飞羽外翈具灰白色狭缘;翼下覆羽纯白,胸和胁部的灰色稍深;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有别于 castanonotus 前头乌黑染栗;眼先、烦以及近嘴基部栗黑色;上体栗色非如本亚种鲜亮;大覆羽及内侧飞羽外翈具橄榄黄狭缘;翼下覆羽纯白而微染黄;胸和两胁灰色浅淡。
    1960年5月6日在广西西南部十万大山南麓东兴获得2只雄鸟,1只内侧飞羽外缘灰白,微染橄榄黄;另1只内侧飞羽外缘与海南岛的 castanonotus 相似,呈橄榄黄色。采自广西十万大山以北龙津和上思的标本,飞羽外缘纯灰白。canipennis 和 castanonotus 的分化当以十万大山为界。
形态描述     雄性成鸟:额和前头浓栗,头顶及枕转栗黑色;背羽至尾上覆羽转为栗褐色;翅暗褐;小覆羽缀以栗色;大覆羽及内侧初级飞羽以至次级飞羽的外缘皆具灰白色窄缘;尾羽暗褐染棕;近嘴基部、眼先、颊、耳羽以及颈侧概棕栗色;颏和喉皆白;胸和两胁沾灰;腹部中央、尾下覆羽均呈白色;翼缘和翼下覆羽纯白。
    幼鸟(1963年9月9日采自贵州榕江):前额棕色;头顶布以黑栗色或栗黑色羽片;上体棕褐;飞羽、初级覆羽以及大、中覆羽褐色;除外侧飞羽外,均具浅棕色外缘;小覆羽栗黑色;尾羽暗褐;眼先栗黑;颊和耳羽沾棕褐;整个下体羽若绒状,纯白色;胸侧棕褐色。
    幼鸟上嘴角色或角褐色,下嘴浅角色;跗蹠角色或角褐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2) 39.0 204.3 18.3 102.3 95.9 18.0
(35—42.5) (192—212) (17—19.5) (97.5—108) (90—108.5) (16.5—19)
♀♀(11) 39.4 264.0 17.5 100.6 92.1 17.6
(34—45) (185—225) (16.5— 19) (97—109) (83—105) (17—18.5)



分布信息 越南东北部。; 贵州望漠、罗甸、惠水、雷山、榕江,广西,湖南,江西安远高云山,广东紫金,福建(留鸟)。在广西西南部有与 castanonotus 的居间类型。;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八卷 雀形目 (阔嘴鸟科 和平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