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unella immaculata Hodgson, 1845   栗背岩鹨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Prunellidae
科中文名 岩鹨科
学名 Prunella immaculata Hodgson, 1845
中文名 栗背岩鹨
引证 Accentor immaculatus Hodgson, 1845, Proc. Zoo1. Soc. Londom 13:34 (模式产地:尼泊尔).;
俗名 Maroon-backed Accentor;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 额至后颈灰褐具鳞状斑,上体余部栗红沾橄榄褐。下体颏至胸灰褐,胸以下栗红色。
形态描述 形态 (据采自四川峨眉标本)
雄鸟:额、头顶、后颈灰褐色,羽端具灰白羽缘,愈向后端缘逐渐变狭,各羽相覆呈鳞状斑纹;背、肩、腰及尾上覆羽栗红沾橄榄褐色,肩部较鲜亮,腰部色较钝。翅黑褐色,第3—8枚飞羽外翈具灰白色羽缘;内侧飞羽外翈及最内侧飞羽栗红色。尾羽黑褐色,羽缘沾灰。眼先黑色;耳羽褐色。颏、喉、胸和上腹灰褐色(新采标本沾蓝);下腹、胁和尾下覆羽栗棕色,下腹色较淡;腋羽、翅下覆羽浅灰白色。
雌鸟:形态与雄鸟相似,但色较暗钝,下体腹部灰褐沾棕。
虹膜橙黄色;嘴黑色;跗蹠和趾淡角灰白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21) 20 138.4 11.2 79 60 20.9
(15—23) (130—150) (9.4—13) (73—84) (57—63) (20—22)
♀♀(11) 18.8 136.9 11.1 74.7 57.2 20.8
(15—20) (127—145) (10—12) (72—76) (57—60)(19—21.5)

生物学描述 生态 栖息活动于山地森林区较开阔的地带。常成对或3—5只结小群活动于沟谷坡坎的草丛及灌丛处地面,边活动,边寻食。杂食性鸟类,在甘肃卓尼夏季剖检2胃,食物总重0.8g,其中植物种子O.3g,鞘翅目昆虫O.5g(王香亭等,1991)。李桂垣在四川剖检13个鸟胃(2月2个、4月2个、5月1个、8月2个、11月1个、12月5个),除夏季食物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外,(昆虫碎片占80.0%),其他月份中则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冬、春季则全为植物性食物,计有禾本科(Gramineae)种子、莎草科(Cyperaceae)种子、蔷薇科(Rosaceae)种子及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等。
分布信息 国内分布于甘肃卓尼,四川峨眉、平武、甘洛、峨边、天全、宝兴、西昌、木里、康定、雅江、甘孜、马尔康、松潘,云南贡山、泸水、昆明,西藏江达错高、米林丹娘、派区、昌都地区北部和西南部。
; 国外见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缅甸。
;
标本信息 观察标本:甘肃2♂♂,四川13♂♂、6♀♀,云南6♂♂、5♀♀。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九卷 雀形目 太平鸟科—岩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