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ceus philippinus burmanicus Ticehurst, 1932   云南亚种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Ploceidae
科中文名 文鸟科
学名 Ploceus philippinus burmanicus Ticehurst, 1932
中文名 云南亚种
引证 Ploceus infortunatus burmanicus Ticehurst,1932,Bull.Brit.Orn.Cl.52:105(模式产地:缅甸 Akyah,阿拉干).;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 此鸟主要见于农作区,营大群活动。体形与麻雀相似。嘴粗厚若锥;上体棕黄,具黑褐色纵纹;下体淡棕黄色。繁殖季节雄鸟冠部呈金黄色,鲜艳夺目。
形态描述     形态 (据云南亚种)
    雄性成鸟(夏羽):前头、头顶和枕部呈金黄色;上背和肩羽黑褐,羽缘棕黄;下背和腰棕黄色,具不明显的浅褐色轴纹;尾上覆羽几纯棕黄色;飞羽黑褐,外缘以浅棕黄或微沾黄绿色,内侧飞羽和翅上覆羽与背略同,内侧飞羽外缘先端近棕白色;尾羽暗褐,羽缘稍染黄绿色;眼先、头侧呈污黑或褐黑色;颏、喉较头侧浅淡;颈侧和胸部以次概棕色;胸侧可见深色纵纹;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近白色。
    雌鸟与雄鸟冬羽:头顶至上背淡棕黄至棕色,具黑色羽轴纹;下背至尾上覆羽转浅,轴纹不显;尾暗褐,外缘微沾黄绿;翅黑褐色,飞羽狭缘以黄绿;翅上覆羽及内侧飞羽具棕黄色宽缘;眼先褐色;眉纹宽阔,后延至颈侧,呈棕黄至棕色;头侧浅褐而沾棕,有的标本可见不显的暗色短髭纹;下体棕黄,胸侧隐约缀有条纹;颏、喉以及腹部中央浅淡近白。
    采自1月的雄性幼鸟,整个上体黑褐,冠部羽缘沾棕黄,背羽概缘以棕黄色,下背至尾上覆羽宽缘以棕黄,仅隐约可见黑褐色轴纹;尾羽暗褐,羽缘微淡;翅黑褐,飞羽狭缘以棕白色;内侧飞羽及翅上覆羽概具棕黄色宽缘;眉纹宽阔,延伸至颈侧,呈深棕黄色;耳羽略同,微杂以灰褐色;腹部中央羽绒状,乳黄色;余下体概深棕黄色。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雄鸟嘴褐黑或黑色,雌鸟上嘴角色,下嘴角黄色;跗蹠肉黄色。
    幼鸟上嘴及嘴先端角色,下嘴角黄色;跗蹠浅角色。
    量衡度:(注:见图1)
    查看56号黄胸织布鸟标本,其中采自景东的10只标本中,仅有3只雄性繁殖羽,肩间黑羽外缘均非棕黄,而是呈不同程度的浅鲜黄或鲜黄色。
分布信息 印度,东至孟加拉国,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国。; 云南西南部孟定、双江及南部景东、思茅、普文、勐海、勐养、景洪、勐腊(留鸟)。
;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四卷 雀形目(文鸟科、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