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us monticolus yunnanensis La Touche, 1921   西南亚种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Paridae
科中文名 山雀科
学名 Parus monticolus yunnanensis La Touche, 1921
中文名 西南亚种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 体形与大山雀相似。头部黑色,两颊的白斑大而明显;背部羽毛绿色;腹部黄色,中央贯以显著的黑色纵纹。
形态描述     形态(据西南亚种)
    雄性成鸟:额、头顶以至后颈上部呈亮蓝黑色,后颈两侧各有一道同色的条纹向下延伸,与颏、喉及前胸的黑色相连接。眼先黑色。眼下、面颊、耳羽和颈侧白色,被周围的黑色包围,形成一块明显的三角形白斑。后颈下部具一白斑,后缘同上背间呈黄色。上背和肩黄绿色;腰铅灰色。尾上覆羽暗灰蓝色,羽缘稍淡。尾羽黑褐色,外侧羽片的边缘灰蓝色,外侧三对尾羽具白色楔形端斑,最外侧一对的外侧羽片几全为白色。飞羽黑褐色;初级飞羽的外侧羽片,除最外二枚外,均具灰蓝色而向羽端转为灰白色的边缘;次级飞羽的外侧羽片缘以灰蓝色,羽端缀白;三级飞羽具较阔的灰白色羽端;覆羽黑褐色,小覆羽具暗灰色羽缘,大覆羽和中覆羽的外侧羽片具灰蓝色羽缘和宽阔的灰白色端斑,各羽的端斑相并成两道明显的白色横斑。颏、喉及前胸黑色,略具金属反光。胸侧和腹辉黄色,胁羽辉黄但沾绿色,腹部中央自前胸至尾下覆羽贯以一条黑色纵带。尾下覆羽黑色,具较宽的白色羽端。胫羽黑色,近跗蹠部的羽片尚具白色羽端。腋羽黄色;翅下覆羽黑褐,羽端白色。
    雌性成鸟:羽色与雄鸟相似,但腹中央的黑色纵带稍较雄鸟狭窄。
    幼鸟:羽色与成鸟相似,惟较暗淡而无光泽,黑色羽域呈黑褐色,头侧白斑的后部沾黄;腹部黄色较淡,中央不具黑色纵带或不显著。
    雏鸟:8月4日采自四川峨眉山的两只雏鸟,飞羽和尾羽已开始长出羽鞘。羽色与幼鸟相似,但更浅淡而无光泽。后颈白斑呈灰白沾黄;翅上具明显的两道灰白沾黄的横斑。
    虹膜褐色;嘴黑色;跗蹠 和趾铅黑色,爪暗褐色。
    量衡度:(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8.1 124.5 10.3 66.7 56.7 19.4
♂♂(20 )(12-19.5) (108-137) (9-11) (63-69) (52-61) (18.8-20)
13.7 120.1 10.3 64.4 54.3 19.1
♀♀ (20) (9-17) (108-132) (10-10.7) (62-68) (51-61) (18-20)
分布信息 甘肃南部天水、文县、径源,宁夏银川,陕西秦岭,湖北西部巴东、利川,湖南南部,四川,贵州和云南(留鸟)。
; 缅甸和越南北部(留鸟)。;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绣眼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