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us bokharensis Lichtenstein, 1823   西域山雀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Paridae
科中文名 山雀科
学名 Parus bokharensis Lichtenstein, 1823
中文名 西域山雀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 与大山雀相似。头黑色,两侧有明显的大形白斑; 上体浅灰蓝色;下体白色,贯以黑色纵纹;尾较长,超过或等于翅的长度,与山雀属中其它种山雀显著不同。
形态描述     形态(据准噶尔亚种)
    雄性成鸟:眼先、额、头顶以至后颈上部呈亮蓝黑色,后颈两侧各有一道黑色条纹,向下延伸,与颏、喉、前胸之黑色相连。眼下、颊、耳羽和颈侧白色,呈明显的三角形白斑,此白斑较其它种山雀均大。上背、腰和尾上覆羽浅灰蓝色,上背与后颈间隔以灰白色横斑。中央一对尾羽暗蓝灰色,羽干黑色;次三对尾羽的内侧羽片黑色,外侧羽片蓝灰色,外侧羽片端部的白色,由内至外渐形扩大;第五对的外侧羽片和内侧羽片端部白色,其余为黑色;最外侧尾羽除内侧羽片边缘黑色外,包括羽干概为白色。飞羽褐色,初级飞羽除最外侧二枚外,均具浅灰蓝色而向羽端转为灰白色的羽缘;次级飞羽均缘以浅灰蓝色,羽端缀以灰白色;三级飞羽的外侧羽片具较宽的灰白色羽缘,羽端灰白二覆羽浅灰蓝色,大覆羽具较宽的灰白色羽端,呈一道明显的翅斑。颏、喉和前胸黑色,微具蓝辉。腹部白色,中央自前胸向后贯以一道黑色纵带;两胁微沾浅灰色。腋羽白色。
    雌性成鸟:羽色与雄鸟相似。
     虹膜褐色;嘴黑色;跗蹠紫褐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2) 22,— 150,160 12,12 69,75 77,80 21,22
♀♀(2) 22,— 153,156 12,13 70,73 76,76 19.5,19.05
分布信息 苏联和阿富汗一带(留鸟)。; 见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的玛纳斯河和乌伦古河流域、克拉玛依、霍城、巩留和天山一带(留鸟)。
;
分类学讨论     分类讨论 过去曾有人将西域山雀准噶尔亚种(Parus bokharensis turkestanicus)列为大山雀(Parus major)的一个亚种。经对比标本,虽西域山雀与大山雀的羽色很相似,但二者实有很大区别。西域山雀显著的特征是:羽色较淡,上体无绿色渲染;尾羽显著地较大山雀为长,超过了翅的长度。而大山雀的体羽较暗,背沾绿色,尾羽不及翅的长度。就分布而言,这两种山雀在我国新疆准噶尔地区虽有重叠,但不杂交,至今尚未发现杂交类型的存在,因此,近来有不少人认为西域山雀是由大山雀分化出来的独立种,将此二种列为一个超种。
    亚种分化 西域山雀计有2个亚种,我国只有一个亚种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绣眼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