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thopyga gouldiae (Vigors, 1831)   蓝喉太阳鸟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Nectariniidae
科中文名 太阳鸟科
学名 Aethopyga gouldiae (Vigors, 1831)
中文名 蓝喉太阳鸟
引证 Cinnyris gouldiae Vigors, 1831, Proc. Zool. Soc. London:44(模式产地: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俗名 桐花凤(四川);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 雄鸟头顶和喉辉紫;背呈暗红色;腰、腹皆黄;胸部或与背同为红色,或与腹部同为黄色,或黄色染以红色。
形态描述     形态 (据西南亚种)
    雄性成鸟:眼先、颏绒黑;额、头顶、喉、耳羽后侧的点斑以及胸侧概辉紫色;耳羽褐黑染以暗红色;颊、眼上后方、后头、颈侧、背以及中、小覆羽均暗红;腰鲜黄色: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基部2/3呈紫蓝色而具金属光泽;中央尾羽延长部分近黑;外侧尾羽褐黑色,羽缘微具紫蓝色反光,羽端转褐灰色,向外渐形扩大;飞羽、初级覆羽、大覆羽概暗褐并外缘以橄榄黄;上胸暗红,下胸转为火红,至腹部、肛周和尾下覆羽渐转呈鲜黄色;翅下覆羽纯白。
    雌性成鸟:上体橄榄黄;头顶羽基暗褐,多展露于外;腰黄;翅暗褐而具橄榄黄羽缘;中央尾羽暗褐;外侧尾羽黑褐色,概外缘以橄榄黄,并具近白色先端;颊、耳羽、颈侧灰褐,或沾橄榄绿;喉灰色,染以橄榄黄或淡橄榄黄;胸部多呈灰色或黄色,其余下体灰褐而缀以黄色,或呈浅黄染以灰色。
    雄性幼鸟:采自7月的标本。额、头顶灰褐;后头散有少数金属紫蓝色羽片;耳后方和胸侧各具辉紫蓝色的小形块斑;眼先绒黑;耳羽黑褐而染以暗红色;眼上后方、颈侧、背以及中、小覆羽的暗红色较成鸟浅淡;腰鲜黄;翅和尾羽与雄性成鸟同;喉部中央暗紫,具金属光泽:喉侧有灰色纵纹;下胸杂以黄色,余与成鸟同。
    1964年9月1—2日采自云南景东温卜的幼鸟上体与雌性成鸟相似:其中一鸟的下背有一片暗红色羽片;喉微灰黄;胸橄榄黄而杂有火红色;腹和尾下覆羽转为鲜黄色。
    虹膜深褐;嘴黑;跗蹠暗褐。
    量衡度:(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6.8 144.5 14.8 54.8 74.9 14.5
♂♂(44) (5-12) (131-160)(13.5-16) (51-58)(64-88)(13.5-15.5)
6.0 101.0 14.8 49.6 34.4 14.3
♀♀(18) (5-7) (91-111) (13-16.5)(45.5-53)(30.5-39) (13.5-16)

生物学描述     生态 蓝喉太阳鸟常栖于海拔1,000—3,100米的高原盆地和山地的阔叶林、沟谷林、稀树灌丛以至河边和公路边的乔木树丛和竹林中,尤喜在花丛间活动。在秦岭南麓见于以栎林为主的落叶混交林。据江智华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西藏南部樟木(2,200—2,700米)的观察,蓝喉太阳鸟常活动在盛开花的树丛间,或见攀匍于棚架的豆科花上或热带季雨林和混交林中层以上的寄生植物花丛中。不论在菜园或林间,只要花朵吐艳盛开,多见它们的影踪,但未见它们在近地面的花朵间觅食活动。它们从不结大群,多呈三、五只或十数只小群活动。飞行时或集聚觅食时,彼此间都保持较远的距离,并不接近。在樟木,有垂直迁移现象,同一海拔不同季节的数量有明显差异。蓝喉太阳鸟的鸣声高,但不尖细。
    1月间在西双版纳曾采得1只雄鸟,1枚中央尾羽已脱落,新羽芽刚长出。
    1965年3月19日,在云南西部潞西(海拔1,600米)采得1只正换羽的雄鸟,体羽有换羽痕迹,新尾羽已长全。
    1961年6月,日及1973年6月22日,分别在云南马关(1,500米)和贡山(1,800米)采得正换羽的雄鸟,前者中央尾羽已脱落1枚,新羽尚未长出,后者左侧中央尾羽未换,右侧已长出1/3新羽。
    1957年7月7日在云南景东忙垂采得1只雄性亚成体,翅、尾均已脱换,体羽尚见换羽痕迹。
    1931年8月11日,在贵州斗蓬山获得1只雄性亚成体,肩、上背、上胸均散有红色新羽,腰部和腹部已换就鲜黄色新羽,余与雌性成鸟相似。
    1963年8月16日在贵州三道沟获得的雄性亚成体上腰已换鲜黄色;余与雌性成鸟同。
    1964年8月中、下旬在景东获得的3只雄鸟体羽均有换羽痕迹,其中2只尾羽正脱换,尚未长全。同期采的2只雌鸟亦正换羽,其中1只除右侧3枚尾羽未换外,其余尾羽正在脱换;两翅第七枚初级飞羽未长全;其它1只中央尾羽刚出鞘。
    1963年10月25日获自贵州罗甸的1只雌鸟体羽正脱换,飞羽除第一枚未长全外,余均已换成新羽。
    剖检采自四川、云南2月,4—8月,11月的37只鸟胃,除9只空胃外,23只胃内均有昆虫,如若虫,鞘翅目昆虫,半翅目昆虫,浮尘子等,还有蜘蛛。4只胃内有花叶。
    蓝喉太阳鸟是太阳鸟科鸟类在国内分布较为广泛数量较多的一种,它们喜在花朵盛开的树丛和菜园中活动,吸取花蜜为食,并兼食一些昆虫,其中多为农林害虫;为许多花木、蔬菜传播了花粉,有利于树木和农作物的繁盛,为农林益鸟。
    雄性蓝喉太阳鸟羽色缤纷,鲜艳夺目,可供笼养观赏,富于色彩的羽毛尚可作工艺品,如羽毛画、装饰品等。
分布信息 西藏南部和东南部,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南部,广西,湖北,湖南(留鸟)。
; 西自印度西北部,东至中南半岛一带。
;
分类学讨论     亚种分化 蓝喉太阳鸟共有斗个亚种,国内仅有2个亚种。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绣眼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