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Muscicapidae |
科中文名 | 鹟 科 |
学名 | Rhyacornis fuliginosus fuliginosus (Vigors, 1830—31) |
中文名 | 指名亚种 |
引证 | Chaimarrornis fuliginosa tenuirostris Stresemann,1923.Joura.Orn.7l:364(模式产地:广东韶关).; Phoenicura fuliginosa Vigors,1830—31.Proc,Comm.Sci.Corr. Zool.Soc.London《模式产地: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雄鸟通体大都暗灰蓝色;翅黑褐色;尾羽和尾的上、下覆羽均栗红色。雌鸟上体灰褐色;翅褐色,具两道白色点状斑;尾羽白色、端部及羽缘褐色;尾的上、下覆羽纯白;下体灰色,杂以不规则的白色细斑。 |
形态描述 | 形态 (依据 R.f.fuliginosus 采自陕西的标本) 雄性成鸟(繁殖羽):全身为暗灰蓝色;额基及眼先黑色;耳羽和喉部及上胸羽色较 暗;腹部羽色稍淡,肛周淡橙黄色;飞羽黑褐色,外翈羽缘暗灰蓝色;尾羽及尾的上、下覆羽均为栗红色,尾的尖端略黑。 雌性成鸟:上体灰褐沾蓝;头顶褐色稍浓;额基沾黄;眼环棕黄色;飞羽和翅上覆羽暗褐色,飞羽外翈具淡棕色羽缘,内侧次级飞羽和覆羽具白色或黄色羽端,构成翅上两道白色点斑;尾羽白色,羽端及羽缘暗褐色,中央尾羽的褐色部分约为羽长的4/5,向外褐色部分递减,最外侧一对尾羽几乎全为白色,仅外翈边缘和羽端尚呈极窄的暗褐色;尾的上、下覆羽和尾羽基部白色;下体灰色,杂以不规则的白色、褐色鳞状斑或不规则的白色、褐色细斑;颏部褐黄色,并延伸至颊和眼先等处;腹部中央浅淡近白。 虹膜褐色;嘴黑色;雄鸟跗蹠黑褐色,雌鸟跗蹠较雄鸟色淡为褐色。 量衡度 :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0) 21.95 129.3 10.5 73.4 53.6 22.4 (19—27.5) (121—137) (9--11.5) (72--76) (50—59) (21—25) ♀♀(10) 18.25 123.4 10.3 69.9 50.6 22.7 (16--20) (118—120) (9—11) (69--72) (49—52) (2l—25) |
分布信息 | 国外见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越南等。 ; 本种在国内分布广泛,见于内蒙古东南部林西,宁夏南部,甘肃西北部天堂寺、西部兰州,青海,河北北部,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湖北西部,四川北部马尔康、松潘、西部康定至巴塘、西南部木里、中部雅安、峨眉、东部万源、万县,贵州,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地区,向西至云南西部,西藏南部聂拉木、亚东、波密、错那、墨脱、察隅,向南达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福建,广东,海南,东抵台湾省。 ;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卷 雀行目 鶲科:Ⅰ 鸫亚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