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enicurus ochruros (Gmelin, 1774)   赭红尾鸲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Muscicapidae
科中文名 鹟 科
学名 Phoenicurus ochruros (Gmelin, 1774)
中文名 赭红尾鸲
引证 Phoenicurus ochrurus, Baker, 1924,2:75—78.; Motacilla ochruros Gmelin,1774,Reise Russ.3:101,图版19,fig.3(模式产地:伊朗北部Gilan).;
俗名 Black Redstart;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
雄鸟前额、脸侧、颏至胸部均为黑色,头顶和背部灰色或黑色;翅褐色;尾上覆羽、腹部、尾下覆羽及尾羽均为棕色;中央尾羽褐色。雌鸟上体和两翅淡褐色;尾上覆羽和尾羽棕色,但较雄鸟色浅,中央尾羽褐色;下体浅棕褐色。
形态描述 形态 (据 Phoenicurus ochruros phoenicuroides 亚种,采自新疆)
雄性成鸟:头顶、头侧、颈部及背部暗灰色;翅上覆羽黑灰色,大覆羽和飞羽褐色;尾上覆羽和尾羽毛棕色,中央尾羽褐色;颏、喉和胸部黑色,下体余部和尾下覆羽棕色。
雌性成鸟:上体浅棕褐色略沾灰,前额与眼环羽色浅淡;飞羽浅褐色;尾上覆羽和尾羽淡棕色,中央尾羽淡褐色;下体浅棕褐色带灰;颏至胸部羽色较暗,腹部色淡沾棕;尾下覆羽浅桔棕褐色。
虹膜暗褐色;嘴和跗蹠黑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8) 16.9 145.1 11.32 83.1 59.5 24.2
(14—21) (10—12) (81—85) (57—65) (22—25)
(127—165)
♀♀(8) 17—24 130—152 10—12 75—84 56—67 22—25

生物学描述 生态 栖息于海拔3 000米以上的灌丛、坡地多石的草甸草原、山地针叶林下层的乱草堆,或河谷、河漫滩灌丛间。这种鸲单独或成对活动;兼食动植物,动物性食物以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昆虫为主;植物性食物则以各种野生树的种子为主。
据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考察队(1974),7月5日在聂拉木采到一只雄鸟正在巢内哺
育4只幼鸟。 6—7月间营巢于山坡石堆或河堤、路基石缝中,外层由草根和草茎构成,内铺羽毛。两个巢的量度为:外径170、l40,内径 85、90,高85、60,深55、70毫米;每巢3雏,7月9日雏鸟尚未离巢。
李德浩等于1979年8月5日在扎达采得一巢,筑在黑刺灌丛中。卵4枚,呈天蓝色,钝端具稀疏的黑褐粉点,卵重6克,大小为2l×15毫米。巢宽98,内径 60,高 50,深 30毫米(郑作新等,1983)。
分布信息 国外繁殖在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叙利亚,黎巴嫩及北方的高加索,吉尔吉斯,塔吉克;冬季见于印度,缅甸,伊拉克,阿拉伯,苏丹,非洲北部及地中海群岛。
; 见于新疆全部,昆仑山、祁连山西部,内蒙古,宁夏,甘肃北部、西北部、西部、南部、东北部,青海东北部、东部、东南部、南部,山西北部,陕西南部,四川北部、西北部、西部,贵州,云南西北部,西藏西部、南部及东北部(留鸟)、;偶见于河北,山东,海南等。
;
分类学讨论 亚种分化 据Vaurie(1959),本种分化为7个亚种;但 Ripley(in Mayr etPaynter,l964)却将P.o.aterrimus作为P.o.gibraltariensis的同物异名,又将P.a.xerophilus作为P.o.rufiventris的同物异名,因此本种只有5个亚种,其中见于中国的仅2个亚种。郑作新(1976)将P.o.xerophilus作为一个独立的亚种,因此分布于我国的计有3个亚种。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卷 雀行目 鶲科:Ⅰ 鸫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