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enicurus alaschanicus (Przevalski, 1876)   贺兰山红尾鸲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Muscicapidae
科中文名 鹟 科
学名 Phoenicurus alaschanicus (Przevalski, 1876)
中文名 贺兰山红尾鸲
引证 Phoenicurus(erythronotus) alaschanicus Vaurie, 1959; Rutirilla(sic) alaschanica пpЖeBaпbcKИЙ,1876,Moat.H cT,TaHryT.2:40(模式产地:宁夏贺兰山). ;
俗名 Alashan Rcdstart; 阿拉山鹟(鸟类试编);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 头部至上背灰蓝色,余部大都棕色,翅具白色翼斑。
形态描述 形态
雄性成鸟:头顶至上背及头侧均灰蓝色,具白色眼圈,背、腰.尾上覆羽、喉、胸和两胁均棕色,腹部中央棕色略淡;飞羽暗褐色,翅似红背红尾鸲 P.erythronotus 具有大块白色翼斑;尾羽棕色,中央一对尾羽暗褐色近黑,最外侧一对尾羽外翈远端边缘浅褐色。
雌性成鸟:上体、头侧、颈和翅均褐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外翈边缘白色,白色翼斑不很显著;尾上覆羽浅棕色;尾羽似雄鸟,但棕色略淡;下体沙褐色,腹部中央色淡近灰。
幼鸟与雌鸟体色近似。
虹膜无记录;嘴、跗蹠、趾等均黑色。
<>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4) 19—20 150—166 10.4—11.5 83—86 77—79 20—22.7
♀♀(2) 18,20 155,165 1O.7 80,81 75,76 20,22
生物学描述 生态 此鸟常活动于稠密的灌丛和岩石、石头间,或见于高大松柏山林的采伐空地上。
分布信息 仅见于宁夏贺兰山,甘肃及青海东部、东北部、柴达木盆地(留鸟);陕西南部,山西与河北交界处,北京通县(偶见冬候鸟)。
;
分类学讨论 分类讨论 本种与P.erythronotus极为相似。 Vaurie(1959), Etchecopar等(1983)和 de Schauensce(1984)认为它是或且可能是P:erythronosus的一个亚种,但两种之间仍有不同,相异特征见表4。
钱燕文等(1965)记述二者在新疆喀什市分布重叠,并均有繁殖记载,故本种不宜作为P.erythronotus的一个亚种,而应视作两个不同的独立种。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卷 雀行目 鶲科:Ⅰ 鸫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