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doxornis paradoxus (Verreaux, 1870)   三趾鸦雀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Muscicapidae
科中文名 鹟 科
学名 Paradoxornis paradoxus (Verreaux, 1870)
中文名 三趾鸦雀
引证 Cholornis paradosa Verreaux,1870,Bull.Nouv.Arch.Mus.Hist.Nat.Paris 6:35(模式产地:四川宝兴)。;
俗名 Three-toed Crowtit;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 体形似画眉而稍小。体羽一般呈灰橄榄褐色;嘴峰粗厚,上嘴边缘呈深波状;仅具三趾。
形态描述 形态(依据四川峨边所采的标本) 头顶和后颈灰褐,前额微缀以白色;眼先和眉纹棕褐,此色向后变淡得多,而直伸至项;眼周具显著白眶;耳区淡灰棕;背、腰及尾上覆羽等均灰橄榄褐;两翅的覆羽与背同色,飞羽和尾羽转灰;颏、喉等棕褐色;下体余部淡棕。
虹膜褐;嘴蜡黄色;跗蹠及趾等均肉褐,爪暗黄。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 36 192 17.0 90 97 28
♀(1) — — 17.5 89 98 28.5
生物学描述 栖于海拔1,500—2,300米高度的山地,常成对或结群在卫茅(Euonymus ala- tus)、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棣棠花(Kerria japonica)、蔷薇(Rosa sp.)、五角枫(Acer pictum)、松花竹(Arundinaria nitida)等树丛或灌木丛中活动,时而在枝端鸣叫,时而在枝间追逐穿梭,往回不停,有时也与白眶鸦雀 (Paradoxornis conspicillatus)结伴混群,边窜边叫;也曾见其紧跟着橙翅噪鹛(Garrulax ellioti),相继飞逸,叫声很似白眶鸦雀,但音量较大。剖胃检有果皮、金花虫及其他昆虫碎片。繁殖习性迄今未悉。
分布信息 四川中部宝兴、峨边和西北部,甘肃南部及陕西南部。不见于国外。;
分类学讨论 亚种分化 本种鸦雀原系单型种。1966年,郑作新及罗时有和赵天如等提出一新亚种,即太自亚种,采自陕西省太白、汉阴等地。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一卷 雀形目 鹟科:II画眉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