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doxornis heudei David, 1872   震旦鸦雀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Muscicapidae
科中文名 鹟 科
学名 Paradoxornis heudei David, 1872
中文名 震旦鸦雀
俗名 Chinese Crow-tit;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 体形似文须雀,但嘴却像鹦鹉,尾亦较文须雀显得长。头顶灰;眉纹黑而长;中央尾羽淡红赭色,外侧尾羽黑而具白端。
形态描述 形态(据采自南京的标本) 冬羽:头顶与后颈均灰而沾赭色;眉纹黑,自眼的上方直伸至后颈;上背赭而杂以浅灰色粗纹;两肩及下背和腰等均黄赭色;尾上覆羽及中央一对尾羽淡红赭色,后者羽干褐色,外侧尾羽黑而具白端,此白色端斑向外侧逐渐扩大,至最外侧一对则占羽片的一半;两翅褐色,初级飞羽外缘以棕黄色;次级飞羽的褐色向内侧转为黑褐,外缘转白,内翈棕白;翼上覆羽棕栗;眼先褐色;头侧及颏、喉等大都淡灰白色;胸淡葡萄红;下体余部暗黄,下胸特浓。
量衡度:
性别 嘴峰 翅 尾 跗蹠
♂♂(6) 15—16 60—63 97—110 25.5—27
♀♀(4) 14—14.5 56—62 85—100 24—25.5
生物学描述 生态 这种鸦雀平时栖息于江边的芦苇地,结群在芦丛间穿梭,边飞边叫,群集呼应,叫声特别喧噪响亮,往往未见其鸟,而先听到其颤声。
巢呈杯状,全由枯干的芦苇而成,仅有极少的蛛网散铺其内。巢营于芦苇间,距地面约两米。卵为椭圆形,壳平滑,稍有光泽,底色白而沾绿,到处杂以暗紫的块斑,其上散敷以大小不等的赭斑,其中央处赭色更暗以至焦茶色。5个卵平均大小为18.3×14.4毫米(据Lynes,引自La Touche)。
分布信息 在国外,仅见于西伯利亚东南部兴凯湖的东部。; 几乎限于我国,分布于长江下游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扎龙以至兴凯湖。;
分类学讨论 亚种分化 原系单型种。近从东北兴凯湖又发现一新亚种,计有2个亚种。
这二个亚种,一在长江下游,另一在远隔的黑龙江省。似这样不连续分布,可能由于这种鸦雀在居间地区的消灭,因而引致分布区的隔裂。从这样日益缩减的分布现象,足可推测这是一个濒临灭绝的种,特别应注意保护。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一卷 雀形目 鹟科:II画眉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