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la strigula (Hodgson, 1838)   斑喉希鹛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Muscicapidae
科中文名 鹟 科
学名 Minla strigula (Hodgson, 1838)
中文名 斑喉希鹛
引证 Siva strigula Hodgson,1838,Ind.Rev.:89(模式产地:尼泊尔)。;
俗名 Bar-throated Minla;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前额、头部橘褐色,具羽冠;耳羽灰黄色;上体暗灰橄榄绿色;翅闭合时,外缘橙色,具黑色翼斑;次级飞羽淡灰、黑色相间,末端白色;尾羽黑色,基部一半左右为栗色,边缘和末端黄色;颏部橘黄色;喉部白色具黑色斑纹;颊部黑色;下体余部及尾下覆羽均黄。两性相似。
形态描述 形态(依据西南亚种的标本)头具羽冠,前额、头部橘褐色;眼先白色,基部混杂黑色眼周有淡黄色眼圈环绕;耳羽和脸侧灰黄色,羽轴黄白色,形成箭状条纹;上体从背部至尾上覆羽均为暗灰橄榄绿色;翅上覆羽与背部相似;小翼羽和大覆羽淡橄榄黄色,内翈略沾灰色;初级覆羽黑色,形成黑色翼斑;飞羽深灰近黑色,羽轴黑色,初级飞羽外翈边缘深橘黄色,向远端逐渐变为黄色;次级飞羽外翈边缘深橘红色,向末端逐渐变为灰白色,内侧次级飞羽外翈淡灰色,末端白色,较内侧次级飞羽外翈淡灰色,次端有一块黑斑,末端白色;再内侧次级飞羽外翈淡灰色,末端有一大块黑斑,内翈黑色,羽缘白色基部沾棕;最内侧次级飞羽外翈基部淡灰色,末端黑色,内翈基部淡灰色,末端黑色,羽缘白色;尾羽黑色,末端淡黄白色,中央一对尾羽基部栗褐色,外侧尾羽外翈次端淡黄色,羽缘着以橘红色,内翈边缘灰白色,最外侧一对尾羽外翈次端白色较长,羽缘橘红色,内翈次端约二分之一长度淡黄色,基部黑色羽缘淡黄色;颏部橘黄色;喉部白色,羽端黑色,构成横斑或鳞状斑;颊部黑色;下体和尾下覆羽黄色;胸部颜色较暗略沾灰;腋下白色;尾羽下面黄色。两性相似。
虹膜褐色;上嘴灰褐色,下嘴灰黄色;跗蹠褐灰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0) 15—23 149—167 11-12 61—69 67—75 25—29
♀♀(10) 15—20 144—165 11-12 63—67 64—73 24—28
生物学描述 生态常结集6—12只的小群,亦见有15—50只左右的大群,聚集在较高的乔木树冠上或活动于较高的灌丛顶部,有时也在树的中层跳跃。它们性活泼动作敏捷,有如流水般地穿梭在树枝间,有时也在靠近树木上层的小枝上休息,并常与其他种希鹛混群。繁殖季节成对活动。夏季多吃昆虫,其他季节觅食浆果和种子。
分布信息 西藏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 国外见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及马来半岛等。;
分类学讨论 亚种分化全世界计有6个亚种,分布于我国的有2个亚种。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一卷 雀形目 鹟科:II画眉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