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rulax lunulatus (Verreaux, 1870)   斑背噪鹛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Muscicapidae
科中文名 鹟 科
学名 Garrulax lunulatus (Verreaux, 1870)
中文名 斑背噪鹛
引证 Janthocincla lunulatus Verreaux ,1870,Bull.Nouv.Arch.Mus.Hist.Nat.Paris 6:36(模式产地:四川宝兴)。;
俗名 Bar—backed Laughing Thrush;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体形较画眉为大。背部各羽浅褐,而具棕褐或棕白色羽端及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十分明显,易于识别。
形态描述 形态(依四川宝兴所采的标本) 额以至后颈栗褐色;上体余部浅褐,各羽具棕褐色先端及宽阔的黑色次端斑;这些棕端在腰和尾上覆羽较不明显,而黑斑也较狭较多;翅上的内侧覆羽和飞羽的色泽和斑杂状与背略同;小翼羽蓝灰,初级覆羽黑,二者均具白端;飞羽黑褐而端白,初级飞羽外缘以蓝灰色,次级飞羽的外翈与背略相同色;中央尾羽橄榄褐以至棕褐,并具黑色次端斑和白色先端;外侧尾羽的基部渐转为蓝灰色,黑斑和白色端也均向外侧渐形扩大。眼先、眼周的阔圈以及眼后眉纹均白色;头侧以及颏、喉等均淡栗褐色;胸和颈侧淡褐,羽端白色;腹白;两胁淡棕褐,而各羽于次端处微具黑褐色狭细横斑;尾下覆羽及胫羽几乎纯为棕色。
雌雄同色。
虹膜黄色;嘴呈角褐色,下嘴较淡;脚和趾亦为肉褐色,爪稍淡。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3) 82—92 240-285 23—27 95—103 122—134 43-47
♀(1) - - 25 102 122 41
生物学描述 生态在秦岭栖于1,400-1,900米高的山林中。鸟胃中检有甲虫、草籽、叶子及果皮等。
在凉山,见此鸟成对或五六只结集小群活动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林缘。剖检12个鸟胃,内含有荚莲(7次)、常春藤(1次)、悬钩子(1次)、果实、茜草(3次)、蔷薇科(1次)、豆科(1次)和其他植物种子,以及鞘翅目昆虫幼虫(1次)。
分布信息 分布限于国内,是我国的特产种。自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北部、中部、西部和西南部,以至云南西北部山地均有分布。;
分类学讨论 亚种分化本种噪鹛现分为3个亚种。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一卷 雀形目 鹟科:II画眉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