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rulax erythrocephalus (Vigors, 1832)   红头噪鹛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Muscicapidae
科中文名 鹟 科
学名 Garrulax erythrocephalus (Vigors, 1832)
中文名 红头噪鹛
引证 Trochalopterum erythrocephalum, Baker,1922,162—168.; Cinclosoma erythrocephalus Vigors,1832,Proc.Comm.Zool.Soc.London(1931):171(Himala- yas).;
俗名 Red—headed Laughing Thtrush;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上体大都褐色;头顶红棕;翅缘金黄,尾羽基部亦渲染绿黄色;下体茶黄色。
形态描述 形态(依据西藏南部聂拉木所采的标本) 头顶红棕,前部通常稍杂以黑色;耳羽黑,具有沾红的白色羽缘;眼、脸、颏及上喉等均黑;上体包括两翅表面大都棕橄榄色,上背近羽端处具有圆形黑斑;初级覆羽内翈暗褐,外翈绿黄;初级飞羽和外侧次级飞羽等的外翈均呈金黄色,并成一大块斑,十分明显夺目;尾羽灰褐,除中央一对以外,其余尾羽基部也都渲染金黄色;下体淡茶黄色,胸羽近端处具狭窄的半月状黑斑,两胁及尾下覆羽略沾乌褐色。
雌雄同色。
虹膜淡褐色;嘴黑;脚、趾及爪等均暗红褐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5) 70-78 245-262 20-21 96—101 120-127 36—41
♀♀(3) 66—80 222—265 20—21.3 92.5—97 115-133 35—38
生物学描述 生态平时常结小群栖于栎树林中灌丛、竹丛间。性怯,稍有动静,就隐匿密丛深处。叫声低沉而连续。有时与黑顶噪鹛或白喉噪鹛等混群活动,在灌丛间来往窜跳,不时落地面残叶或岩上苔藓间觅食,很少见在树木高处。胃内剖有昆虫、浆果及种子等。
分布信息 在国外,见于印度北部及阿萨姆,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泰国,马来西亚以及越南北部。; 四川,云南以及西藏南部。;
分类学讨论 亚种分化本种计有十多个亚种的分化,相当繁杂,其中见于我国境内的,迄今已有5个亚种。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一卷 雀形目 鹟科:II画眉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