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lloscopus inornatus inornatus (Blyth , 1842)   指名亚种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Muscicapidae
科中文名 鹟 科
学名 Phylloscopus inornatus inornatus (Blyth , 1842)
中文名 指名亚种
引证 Acanthopneuste nitidus saturatus Stuart Baker, 1924. Bull. Brit. Orn. Cl. 44: 62 (Daban, Vietnam).; Regulus inornatus Blyth, 1842. Journ. As. Soc. Bengal, 11: 191 (Calcutta, India).; Motacilla superciliosa Gmelin, 1788. Syst. Nat. 1: 975 (U.S.S.R.); nec M. superciliosa Boddaert, 1783.; Reguloides humei praemium Mathews et Iredale, 1915. Austr. Av. Rec. 3: 45; nom. nov. for.;
鉴定特征 体纤小(体长100mm左右)。上体橄榄绿色;眉纹淡黄绿色;翅具二道浅黄绿色横斑;下体为沾绿黄的白色。
形态描述 上体包括两翅的内侧覆羽概呈橄榄绿色,头部色泽较深,在头顶的中央贯以一条若隐若现的黄绿色纵纹。眉纹淡黄绿色。自眼先有一条暗褐色的纵纹,穿过眼睛,直达枕部;头的余部为黄色与绿褐色相混杂;翼上覆羽与飞羽黑褐色;飞羽外翈狭缘以黄绿色,且除最外侧几枚飞羽外,余者羽端均缀以白色;大覆羽和中覆羽尖端淡黄白色,形成翅上的二道横斑;尾羽黑褐色,各翅外缘以橄榄绿色狭缘,内缘以白色。下体白色;胸、胁、尾下覆羽均稍沾绿黄色,腋羽亦然。雌雄两性羽色相似。
虹膜暗褐色;嘴角色,下嘴基部稍淡;跗蹠淡棕褐色。
分布信息 亚洲北部,西至乌拉尔,往东跨西伯利亚到科累马河下游,阿纳德尔平原和鄂霍次克海,往南到乌苏里,贝加尔湖,朝鲜和蒙古,越冬于印度,不丹,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赤峰市、呼和浩特市、阿拉善盟)、黑龙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牡丹江、齐齐哈尔)、吉林(长白山、通化、四平)、甘肃(康县、兰州、玛曲、肃南)、新疆(阿尔泰山)(繁殖鸟、旅鸟)、迁徙或越冬于西藏(则拉、德姆贡巴、昌都地区)、重庆、四川(万源、宜宾、宝兴)、贵州(威宁、从江)、云南(腾冲、盈江、潞西、怒江、耿马、景东、西双版纳、昆明、蒙自)、北京、河北(昌黎)、湖南、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山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冬候鸟)、台湾(罕见冬候鸟)。;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二卷 雀形目 鹟科III 莺亚科 鹟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