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lloscopus davisoni disturbans (La Touche, 1922)   西南亚种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Muscicapidae
科中文名 鹟 科
学名 Phylloscopus davisoni disturbans (La Touche, 1922)
中文名 西南亚种
引证 Phylloscopus pseudes Stresemann, 1923. Orn. Monatsb. 31: 30 (Chengdu, Sichuan, China).; Acanthopneuste trochiloides disturbans La Touche, 1922. Bull. Brit. Orn. Cl. 43: 22 (Mengzi, Yunnan, China).;
鉴定特征 体型较小(体长11cm左右)。上体橄榄绿,腰羽鲜亮黄绿色;中央冠纹淡黄绿色,侧冠纹暗橄榄褐色;淡黄色眉纹长而明显;翅上具两道黄色翅上横斑,前一道横斑,有时不明显;下体白色沾黄;最外一对尾羽内翈大部分白色,次一对尾羽内翈仅具白色羽尖端。
形态描述 上体橄榄绿色;头顶中央冠纹淡黄绿色,或淡灰黄绿色,侧冠纹暗橄榄褐色;眉纹长而明显,呈淡黄色;自鼻孔穿过眼睛向后延伸的贯眼纹暗褐色;颊和耳羽呈黄绿色,缀以褐色;腰羽鲜黄绿色;翅暗褐色,各羽外翈羽缘黄绿色;大覆羽和中覆羽羽端淡黄色,形成翅上两道翅上横斑,前一道翅上横斑有时不明显;最外侧一对尾羽的外翈大部为白色,次一对尾羽仅具白色羽尖。下体白色沾黄,胸侧、两胁沾橄榄绿色,腹中央乳白色。尾下覆羽淡黄,或淡黄白色。第2枚飞羽长度大多介于8、9枚之间。雌雄两性羽色相似。
幼鸟:8月5日采自贵州息烽的幼鸟,几与成鸟羽相同,惟羽被较暗淡。7月15日采自贵州绥阳更小的幼鸟标本,头顶概为灰绿色,除两翼外,上、下体均被淡灰黄色绒羽,两翅和尾羽与成鸟相同,并已换正羽,各羽基部均被羽鞘 (吴至康等, 1986)。
虹膜褐色;上嘴暗褐,下嘴肉黄;爪淡橄榄褐色。

分布信息 重庆(秀山、南川)、四川(成都、康定)、贵州(绥阳、遵义、息烽、贵阳、龙里、望谟、江口、雷山、榕江)、云南(昆明、蒙自)、湖南(繁殖鸟)。是我国特产鸟类。;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二卷 雀形目 鹟科III 莺亚科 鹟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