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ustella naevia Boddaert, 1783   黑斑蝗莺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Muscicapidae
科中文名 鹟 科
学名 Locustella naevia Boddaert, 1783
中文名 黑斑蝗莺
俗名 Eastern Grasshopper Warble;
鉴定特征 上体橄榄褐,头顶及背部密布暗色斑纹;下体无斑纹,尾羽先端无白斑。飞羽式2=3/5,少数为5。
形态描述 外形极似小蝗莺,但上体橄榄褐色略浅,头顶及背部密布的暗色斑纹较不显著;眼先及眼后橄榄褐色,眼纹细而明显;飞羽和尾羽褐色,尾羽先端无白斑;外翈缘褐色。下体皮黄白色或淡黄色;颏、喉、腹中央白色;胸沾皮黄褐色,无斑纹;尾下覆羽褐色,中央较暗形成羽干纹。
虹膜淡褐色;嘴暗褐,下嘴基部黄色;脚淡黄色或肉色。
量衡度:见图黑斑蝗莺Locustella naevia Boddaert, 1783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长   尾长  跗蹠
  0 0    ---    140   11  56-60  49-53   15.5
生物学描述 生态 栖息于林缘、河谷、水塘以及沼泽附近灌丛中。常单独在茂密的灌丛中活动,行动极为隐蔽。停栖于灌木或小树的顶端鸣叫,鸣声高而圆润,如远处传来的电钻声,有时长达两分钟。冬季时只发出短暂的 “chip” 声。食物为昆虫和其它小型无脊椎动物。
繁殖期6-8月。一般抵繁殖区不久雄鸟便开始占区鸣叫。营巢于柳灌丛、芦苇丛、杂草丛覆盖的地上或灌、草丛中。巢呈杯状,由枯草茎、叶构成,内垫有细草茎,以及兽毛和鸟羽。巢大小为:外径9-10cm、内径5cm、高8cm。
每窝产4-7枚卵,通常5-6枚,呈卵白色或粉红白色,缀以小的粉红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6-18.2×12.5-14mm。
雌鸟负责孵化,孵化期13-15天。雏鸟留巢期10-13天。
分布信息 欧洲,北非,中亚,西西伯利亚,蒙古西部,高加索,伊朗,阿富汗,印度北部。; 新疆(天山特克斯河山谷、巩乃斯、那拉提、新源、伊犁地区、哈巴河、阿尔泰、青河)(繁殖鸟)。;
分类学讨论 本种全世界共有4亚种,我国仅分布有新疆亚种(中亚亚种)L. n. straminea。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二卷 雀形目 鹟科III 莺亚科 鹟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