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Muscicapidae |
科中文名 | 鹟 科 |
学名 | Cettia major (Moore, 1854) |
中文名 | 大树莺 |
引证 | Horeites major Moore, 1854. Proc. Zool. Soc. London, 22: 105 (Nepal); Rothschild, L., 1926: 284; Gee, et al., 1948: 257; |
鉴定特征 | 小型鸟类(体长12cm左右)。前额、头顶栗色;上体暗橄榄色;眉纹长、宽而明显,前端锈黄棕色,后端淡白色;下体淡白,胸和两胁橄榄褐色。 |
形态描述 | 额、头顶、颈深浓栗褐色;额前缘赤褐色;宽而长的眼纹显着,前端锈黄棕色,后端淡白色;自鼻孔,穿过眼睛,向后延伸至枕部的一条贯眼纹暗栗褐色,细而不很明显;颊和耳上覆羽棕褐色;尾和翅暗橄榄褐色。颏、喉、胸、腹淡白,但胸和两胁染以橄榄褐色。雌雄两性羽色相似。 虹膜深褐色;上嘴角褐色,下嘴基部黄色;脚茶褐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长 尾长 跗蹠 ♂(1) 14 123 11.1 59 50 25.3 o 125 11 57-67 44-51 24-25 (Baker, 1942)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4880m高山冷杉林等针叶林下灌丛、竹丛和草丛中,冬季可下降2500m地带活动和觅食。常单独或成对地在灌丛或草丛中跳跃、穿梭,不时地窜到灌丛或草丛顶端,行动轻巧敏捷。 繁殖期5-7月。营巢于陡峭山边密林边缘灌木中。巢呈球形,由草、竹叶松懈地构成巢的外壁,内壁则由细草和树根构成,内垫以柔软的羽毛。6月10日采到一窝卵,它的卵与强脚树莺的卵很相似,呈酒红色,微具暗色斑点。卵的大小18.3×13.9mm。 |
分布信息 | 尼泊尔,印度(北部,阿萨姆),缅甸,偶见于泰国。; 西藏(昌都地区西南部、米及墩)、四川(松潘、康定、峨边、马边、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丽江山脉及西部腾冲、怒江与龙川江间山脉)(留鸟)。; |
分类学讨论 | 大树莺全世界共计有2亚种,即指名亚种C .m. major和印度亚种C. m. vafer。我国境内有1亚种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二卷 雀形目 鹟科III 莺亚科 鹟亚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