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hus trivialis (Linnaeus), 1758   林鹨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Motacillidae
科中文名 鹡鸰科
学名 Anthus trivialis (Linnaeus), 1758
中文名 林鹨
引证 Alauda trivialis Linnaeus, 1758, Syst. Nat., ed. 10, 1: 166(模式产地:瑞典)。; Anthus trivialis trivialis,钱燕文,1965, 99—100. ; Anthus trivialis haringtoni, La Touche, 1925—1930, 419—420.;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 上体沙褐色,各羽具较粗的暗褐色羽千纹;飞羽及尾羽暗褐,外侧第2对飞羽具三角形白色端斑,最外侧飞羽白色,其内翈基部为暗褐色;下体灰白色,喉部两侧、胸部具黑褐色纵纹。后爪的长度不超过后趾。
形态描述     形态 (A. t. trivialis,采自新疆阿勒泰)
    成鸟:头至上背沙褐色,下背及腰灰褐色,各羽具宽阔的暗褐色羽干纹,腰和尾上覆羽的羽干纹不甚明显;两翼暗褐色,飞羽缘以棕白色狭缘,覆羽的棕白色狭缘较宽;尾羽暗褐色,外侧第2对飞羽内翈具三角形白色端斑,外侧飞羽除内翈基部为暗褐色外,几全为污白色;眼先暗褐色;眉纹、颊和耳羽浅棕,喉部两侧具暗褐色髭纹;下体灰白色沾浅棕,胸部和胁部缀有黑褐色纵纹;尾下覆羽白色沾黄,翼下覆羽灰褐色沾橄榄绿。
    虹膜茶色;嘴暗褐色,下嘴色较淡,呈肉色;脚肉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5) 23.2 146.8 11.8 85.6 66.2 20.7
(22—26)(141—155)(11—12)(82—88) (64—68) (20—21)
♀♀(7)22.4 149.7 11.1 82.6 65 20.6
(20—26)(141—157) (10—12)(77—87.5)(58—68) (19—215)

生物学描述     生态 多见于山地,其生境如其名所指,喜欢栖居在树林中,无论是针叶林、混交林、灌木草原、甚至荒漠中的树丛,有时也在地上活动。多单独栖息,鸣声尖锐。在南疆所见不多。该鸟胃内有野草籽(钱燕文等,1965)。1975年采自新疆天山菊花台一巢,巢位于海拔2000米云杉林伐后的疏林内,置于地表草丛中,巢皿状,以禾本科草茎及少数草根编成,并将巢周围的嫩草编入巢壁,内壁衬以麅毛,外壁敷以苔藓。巢内径6.57厘米,外径12.5×13厘米,巢深4厘米,巢高5.5厘米。巢内卵5枚,淡灰白色,满布褐色密斑,卵重2.4克,卵径20.9×15.1毫米。
分布信息 新疆西北部、天山西部,西藏西北部等地。; 在欧洲南至地中海地区,小亚细亚北部,高加索,伊朗北部,东至贝加尔湖和勒拿河,苏联的土耳其斯坦,南至帕米尔和喜马拉雅山西北部,迁徙时可达非洲和印度。;
分类学讨论     分类讨论 Anthus trivialis 分为2个亚种,A. t. trivialis 和 A. t. haringtoni(1917)。在吉提达斯(Gitticlas),加哥罕谷(Kaghan Valley)所采的 haringtoni 分布范围自苏联土耳其斯坦至西天山,帕米尔直至喜马拉雅山西北部;嘴基较宽,嘴形粗大,胸纹亦较宽,雄鸟嘴峰达14—16毫米,嘴宽(量自鼻孔)为5.5—6.0毫米。我们在新疆所得标本嘴峰10.6—12毫米,嘴宽(量自鼻孔)为4.0—5.0毫米,嘴峰、嘴宽均小于 haringtoni,无疑我们采自新疆乌鲁木齐、阿克苏、阿勒泰的标本为指名亚种。
    亚种分化 林鹨分2个亚种,均分布于中国。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八卷 雀形目 (阔嘴鸟科 和平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