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hus spinoletta Linnaeus, 1758   水鹨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Motacillidae
科中文名 鹡鸰科
学名 Anthus spinoletta Linnaeus, 1758
中文名 水鹨
引证 Anthus spinoletta blakistoni, 钱燕文, 1965, 100。
; Alauda spinoletta Linnaeus, 1758, Syst. Nat., ed. 10, 1:166(模式产地:意大利)。;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 上体灰褐色,具不太明显的暗褐色纵纹,下体棕白色或浅棕色,胸部较浓,繁殖期则转为淡葡萄红色;雄鸟的胸部缀以暗色纵纹,或不太明显;后爪黑色,且稍曲,较后趾为长或与等长,有时反稍短一些。
形态描述     形态 (A. s. coutellii,采于青海尖扎)
    上体灰褐色,各羽具不太明显的暗色羽干纹;尾羽黑褐色,最外侧一对尾羽除羽基及大部分内翈黑褐色外,大部为白色,外侧第二对尾羽内翈先端具一小白斑,眉纹棕白色,耳羽灰褐;飞羽暗褐色,外翈缘以白边,覆羽亦具同色羽缘,稍宽;下体棕白色或浅棕色,胸部色较浓,胸部和体侧具不显明的纵纹,雌鸟下体纵纹缺如。
    8月6日—7日在新疆和靖采到当年的2只幼鸟,大都换羽已毕,上体概沾灰色,轴纹较成鸟宽而显著,飞羽和覆羽的羽缘亦呈砂色,较成鸟宽阔明显;下体浅棕,胸部及其两侧有黑色点斑(钱燕文等,1965)。
    虹膜茶黑色;嘴暗褐色,下嘴基部褐色;脚黑褐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8)23.9 163.1 13.4 88.1 73.6 22.3
(20-26) (150-182)(11-17) (82-91) (65-79) (21-23.5)
♀♀(5)21.2 158.2 13 84.2 69.7 22.3
(20-23)(150-170) (12.5-13.5) (79-89) (61-75) (22-23)


生物学描述     生态 较为常见的一种鸟类,喜在多水的环境活动,如河滩、湖边、沼泽地、沟渠、农田、居民点附近。多成对活动,或集小群,多在地上或岩石奔走觅食,受惊扰即飞向树枝或灌木丛、屋顶。主要以昆虫为食,有时食少量的植物性食物。
    在青海地区,每年5—8月进行繁殖,5月初开始营巢,筑巢在地上草丛间,灌木丛旁或乱石堆长草的地方。巢多以禾本科植物的茎叶或其它草叶构成,内垫以马、牛、羊毛或羽毛。每巢一般4—5枚卵,最多可达5—6枚。卵呈灰绿色,带有黑褐色的斑点,卵的钝端斑点特别密集。
    在中国西南部地区多为留鸟,常年留居当地,还是比较耐寒的。
分布信息 格陵兰西部,美洲,欧洲和亚洲,南至地中海地区,小亚细亚,苏联,伊朗,土耳其等地。越冬区多在欧、亚南部,非洲北部,中南半岛,北美洲南部,日本等地。; 西自新疆西部喀什和天山,东至东北南部旅顺,北自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地区、东北西北部呼伦贝尔盟,南至云南、海南岛、台湾。越冬区多在长江以南。;
分类学讨论     分类讨论 水鹨曾被分为9个亚种之多,限于标本,难于进一步研究。就分布在中国的2个亚种,A. s. coutellii 与采自河北的 A. s. japonicus,后者上体呈暗橄榄褐色,微具黑褐色轴纹,成鸟的喉侧、胸部及两胁具褐色点斑。而 coutellii 上体呈灰褐色,轴纹较粗著,下体点斑不明显或缺如。
    亚种分化 水鹨全世界有9个亚种,分布于中国的有2个亚种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八卷 雀形目 (阔嘴鸟科 和平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