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hus gustavi Swinhoe, 1863   北鹨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Motacillidae
科中文名 鹡鸰科
学名 Anthus gustavi Swinhoe, 1863
中文名 北鹨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 上体棕褐色,头和颈部及腰部棕色较浓,且上体均具较宽的黑褐色纵纹,背部羽毛或多或少具有白缘;翅上具有两道棕白色翼斑;最外侧一对尾羽具大形褐白色楔状斑;下体灰白色,颈侧、胸部及体侧具粗形的暗色纵纹。
形态描述     形态 (A. g. gustavi,采自上海)
    成鸟:上体包括肩羽棕褐色,额、头顶、枕部及颈项棕色较浓,并具黑褐色纵纹;眉纹近白色,眼先及耳羽棕褐色,肩、背、腰及尾上覆羽均具黑褐色纵纹,背部纵纹较其它部分的纵纹既宽又黑,且有些背羽具白色羽缘,尾羽暗褐色,具棕黄色羽缘,最外侧一对尾羽端部具褐白色楔状斑;翅暗褐色,飞羽具棕白色狭缘,中覆羽和大覆羽具较宽的棕白色羽缘,形成两道翼斑,三级飞羽外翈亦具较宽的棕白色羽缘。下体灰白色,颈侧、胸部及两胁具粗形暗褐色纵纹,尾下覆羽乳白色。
    虹膜红褐色;嘴暗褐色,下嘴基部较淡、呈肉红色;跗蹠及趾肉红色,爪淡肉色。
    量度:
性别 嘴峰 翅 尾 跗蹠
♂♂(8) 12.1 82.3 62.4 22.9
(11-13) (77-91) (56-68)
♀(1) 12 81 64 23
О 11,12 77,81 56,61 22,23
生物学描述     生态 栖息于河滩、海滨、灌木丛及田野、林缘地区,多单个或成对活动。在低湿的草地奔走觅食,鸣声尖细。
    筑巢在地上和较隐蔽处,巢由禾本科植物构成,6月初可见到雏鸟。
分布信息 东北,包括黑龙江,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台湾,广东,江西。; 主要分布在苏联,从伯朝拉河地区向东穿过西伯利亚至白令海峡和科曼多尔群岛,也见于乌苏里地区。;
分类学讨论     分类讨论 Anthus gustavi 原分为两个亚种,Hans Johansen(1952)又分出一个亚种A. g. commandorensis,采于康曼德群岛,划分此亚种的依据是:A. g. commandorensis 体色较gustavi 淡,翅长83—88, gustavi ♂82—84。但依我们 gustavi 的标本8♂♂72—91,就以翅长来分,commandorensis 是不能成立的。Дементьев(1954)测量 gustavi 雄性翅长为83和84毫米,雌性翅长80、81和82毫米,而我们的 gustavi 翅长量度雄性有的小于83毫米,有的大于88毫米,雌性有的小于80毫米,最大的也小于82毫米,限于标本数量,难以论断,待今后进一步考证。
    亚种分化 北鹨分3个亚种,分布于中国的有2个亚种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八卷 雀形目 (阔嘴鸟科 和平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