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ius bucephalus bucephalus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4   指名亚种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Laniidae
科中文名 伯劳科
学名 Lanius bucephalus bucephalus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4
中文名 指名亚种
引证 Lanius bucephal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4,in Siebold,Faun.Jap.,Aves 39,图版14(模式产地:日本).;
形态描述 形态 (据指名亚种)
雄性成鸟:额、头顶至上背栗色;背、腰、尾上覆羽以及肩羽为灰褐色;眼先、眼周及耳羽黑色,形成宽阔的过眼黑纹;有白色眼上纹自鼻孔后方经眼上达于后头部侧方翅覆羽及飞羽黑褐,内侧飞羽及覆羽的外翈及羽端有淡棕色缘;第4枚以内。的各初级飞羽基部白色,构成鲜明的翅斑;中央尾羽以及相邻数枚尾羽的外翈黑褐色,其余尾羽灰褐,各羽均具淡灰褐色端缘,宽者达3mm;所有尾羽上均有间隔及宽度各约2mm的不明显横斑。颏、喉污白,喉侧、胸、胁、腹侧及覆腿羽棕黄;腹中至尾下覆羽污白;颈侧、胸及胁部有细小而模糊不清的黑褐色鳞纹。
雌性成鸟:上体羽色似雄鸟但更沾棕褐;白色眼上纹窄而不显著;眼先至耳羽的过眼纹为黑褐色;翅羽似雄但不具白色翅斑。下体颏、喉白色,胸、胁、腹侧及覆腿羽比雄鸟更染黄棕;颈侧、下喉、胸、腹侧有细密的黑褐色鳞纹。
幼鸟:额、头顶至上背棕栗,以后直至尾上覆羽的栗色稍淡;整个上体满布黑褐色横斑;眼先至耳羽的过眼纹黑褐,不具白眉纹;尾羽黑褐具淡棕端;翅覆羽及飞羽黑褐,内侧飞羽具淡棕色缘及一黑色次端缘。下体污白色,自颏、喉至尾下覆羽有黑褐色鳞纹;在胸、胁部的横纹较粗重,各羽染有灰色及淡棕黄;尾下覆羽沾淡棕黄。
虹膜褐色;嘴黑褐,下嘴基部黄褐色;脚黑。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36) 37.6 200.9 14.9 84.5 91.4 25.7
(29—42) (184—212) (12—18) (79—90) (83—103) (22—27)
♀♀(36) 37.0 200.3 14.2 82.8 88.1 25.3
(29—41) (177—220) (12—16) (78—87) (81—95) (24—28)
分布信息 国外分布于俄罗斯,朝鲜,日本。; 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帽儿山,吉林长白山以及辽宁(夏候鸟);迁徙时途经东部各省,包括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及福建,台湾(旅鸟及冬候鸟)。
;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九卷 雀形目 太平鸟科—岩鹨科